第89章 悄然改變軌跡的大明(2 / 3)

,讓他們做事難,就算想做也有心無力了,二來思想頑固,不像新人那樣聽話,恐怕非但沒有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父皇放心,兒臣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帶上啟動資金和由年輕人組成的班底,朱樉信心滿滿的向山西方向出發了……

另外一邊,劉基也回到了松江特區。

事實上,剛過完年,劉基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回到這裡了,不過他並沒有太過於著急,而是先去應天府和皇上彙報了相關情況以及闡述了對新一年的展望。

他不想表現得太心急,但是朱元璋還是看出來劉基的心已經飄到松江特區了,因為他半句沒有提朝堂的其他事情,句句不離松江特區,這不像以前事事都想要操心的劉基。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點破,反而是對他主持的松江特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伯溫,好好搞,放心大膽的去做,咱給你撐腰。”

“謝皇上!”

劉基深深一拜,發自肺腑的感激。

“好了,回你的松江特區去吧,儘快把棉花的問題解決了,不要讓咱操心。”

“臣一定竭盡全力!臣告退!”

望著劉基離去的背影,朱元璋輕嘆一聲。

“劉伯溫啊劉伯溫,這麼多年了,你這是為數不多的真心感謝咱吧?如果不是朱辰,不是松江特區,你恐怕早就想告老還鄉離開咱了吧?”

朱元璋看過明史,知道劉基其實在洪武四年,也就是今年就已經告老還鄉了,但是現在,劉基卻還在滿懷熱情的操持著松江特區。

事實上,劉基跟了朱元璋多年,但是君臣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和睦。

劉基是前朝的官員,中途才跟的朱元璋,這比從一開始就入股的李善長從出身這點上就差了許多,這一點從分封功臣的時候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而劉基也是自視清高,嫉惡如仇,不懂得或者說不屑於去搞好和皇上的關係,加上和李善長多有不睦,立國之初就因為立法的問題數次在朝堂上公然爭吵,這更是讓他遭到了淮西黨的排擠。

這些年,劉基可以說是鬱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負,卻不得以施展。

漸漸地,劉基就有些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了。

直到那一天,朱元璋帶著他去見了朱辰,一切就都悄然發生了改變……

劉基並不知道朱元璋會想那麼多,不過遠離朝堂,回到松江特區的他彷彿蛟龍入淵,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區。

因為在這裡,沒有朝堂上那麼多的爾虞我詐,不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是可以腳踏實地的做事,施展抱負。

所以,甫一回到松江特區的劉基便馬不停蹄的開展股份制合作的事宜。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

想要參與進來的民間資本,熱情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高漲。

紡織業是一個收效很快的行業,從棉花到布匹再到銷售,並不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而且現在整個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朝廷放開讓民間的資本參與進來,資本逐利,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而至。

劉基發售的三萬支股票很快就被認購一空。

大明朝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紡織集團正式掛牌成立,經請示朱元璋,最終叫做四海紡織集團,寓意走向五湖四海。

松江特區的紡織產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難題依舊還是棉花的產量跟不上。

縱然已經全國各地的去收購棉花了,但依舊不夠四海紡織集團這頭巨獸吃的。

這頭巨獸吃下的是棉花,吐出的是銀子,沒有人不著急這頭巨獸吃不到棉花了怎麼辦。

股東大會上,劉基果斷提出了走向海外的建議,得到了股東們的一致贊同。

這一次,劉基不再是一個人了,而是所有股東群策群力,策劃從海外搞棉花的事情……

而朱元璋就是一個人在頭痛了。

說句實話,相較於紡織和煤炭,他現在最想做出來的是槍和炮,而想要做出這兩樣東西,就必須要有好的鋼鐵。

朱元璋年初做預算的時候,要求戶部劃撥出一百萬兩銀子,五十萬兩給了朱樉去搞煤炭,另外五十萬兩自然是想改造鋼鐵廠,搞焦炭鍊鐵。

但是他實在是想不到讓誰去主持這件事情了。

讓老三朱棡去?

可是朱棡過了年才十四歲,十四歲還只是個孩子啊,讓一個孩子去主持這麼重大的事情,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