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越平郡王(1 / 2)

從燕州鐵雲關啟程,直奔那遙遠而輝煌的京都,若是一騎快馬,加鞭疾馳,不過三日之功便可抵達。燕州與豫州,兩地相鄰,疆域相接,中間並無天塹鴻溝,亦無險峻山川阻隔,彷彿是大自然特意為行人開闢的一條坦途。然而,對於使團這般規模龐大、人馬眾多的隊伍而言,行程卻遠非三日可畢。他們需得緩緩而行,兼顧隊伍的安全與秩序,故而即便是這相鄰的兩州之地,也需耗上半個月的時光。

使團在燕州的旅程,宛如一場盛大的遊行,一路之上,皆是順風順水,未曾遭遇絲毫波折。他們沿著既定的路線,穿過了燕州的千山萬水,路過了無數的郡城與鄉鎮。每到一處,當地的官員與百姓都依照禮部的繁瑣禮儀,給予了使團最為隆重的接待。那禮遇之隆,猶如春日裡盛開的繁花,絢爛而熱烈,讓使團的成員們感受到了大懿王朝的繁榮與昌盛。

就這樣,使團在燕州的大地上悠悠晃晃地行進了八日。這八日裡,他們見證了燕州的風土人情,領略了燕州的秀美風光,也感受到了燕州人民的熱情與好客。終於,在第八日的黃昏時分,使團跨過了燕州與豫州的邊界,正式踏入了大懿王朝的中州之地——豫州。

豫州,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承載著大懿王朝的輝煌與夢想。這裡山川秀美,河流縱橫,物產豐饒,人文薈萃。使團成員們望著眼前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期待與憧憬。他們知道,接下來的旅程將會更加艱難與漫長,但他們也相信,只要憑藉著堅定的信念與毅力,他們一定能夠順利抵達京都,完成這次使命。

聖旨之上,字裡行間透露著不容置疑的皇威,命羅賦領兵護送入京。然此“京”非彼尋常之京都,實乃指豫州之地。豫州,此地名非尋常,其地位之特殊,猶如龍脈中之一顆璀璨明珠,鑲嵌於皇朝版圖之中。

豫州,有知府統制一方,其下郡城星羅棋佈,各郡皆有郡守鎮守,然這知府卻非吏部所能輕易調動,皆因他直接受太子府統制,宛如太子之臂膀,延伸至此。

更為特殊者,豫州所有郡城,皆由八十萬皇家羽林軍分別鎮守,不設護城兵馬司,此等佈局,實乃太子府之深意。皇家羽林軍,乃太子之親軍,歸其統制,如此一來,整個豫州,便如同太子在未登基前之屬地,其權勢之盛,可見一斑。

而位於豫州心臟之地之晉安城,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此城兵馬,完全不受太子統制,自成一派。晉安城設皇城兵馬司,城防之責,皆由二十萬皇家御林軍擔綱。御林軍英勇善戰,歸皇城兵馬司統制,而皇城兵馬司,則只聽命於皇帝陛下,其忠誠之心,猶如磐石般堅定。

晉安城皇城之內,更是十萬禁軍把守,禁軍之士,皆乃精挑細選之勇士,他們只聽命於皇帝一人,誓死扞衛皇城之安全。御前侍衛,更是皇帝之私軍,人數雖不過五百,卻個個身手不凡,輪番圍護在皇帝日常生活之周邊,猶如皇帝之貼身保鏢,時刻警惕著四周之風吹草動。

如此佈局,實乃皇朝之深意,既體現了太子之地位尊貴,又彰顯了皇帝之權威無上。

羅賦領兵前行,到豫州界便選了一塊地勢相對平緩,可讓騎兵衝刺的草甸安營,派斥候去最近的郡城報信,靜等換防。

羅賦提醒自己定要小心謹慎,切莫觸犯了皇朝之規矩,更不可有絲毫之懈怠。畢竟,這豫州之地,乃是皇朝之心臟,一舉一動,皆關乎皇朝之安危。

在使團一行人就地安營紮寨之後,時光悄然流逝,轉瞬已是兩個時辰。太陽悄然走到了西山頭,天邊染上了一抹絢爛的晚霞,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鋪展在天際。就在這寧靜而祥和的時刻,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寧靜,由遠及近,如同一股洶湧的潮水般席捲而來。

只見一隊百人騎兵出現在了使團大營之外,他們身著紅色鎧甲,鎧甲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宛如一片片燃燒的火焰。這標準的羽林軍打扮,讓人一眼便能認出他們的身份。然而,在這隊騎兵之中,為首的三人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皆是二十左右的青年,鮮衣怒馬,英姿颯爽。白衣飄飄,長劍佩身,帶著一股不可一世的氣息。

三人騎馬緩緩行至大營前,面對迎出來的羅賦,他們並未下馬,而是高傲地昂著頭顱。三人中居左的長臉青年,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羈之氣,他開口言道:“越平郡王在此,還不速來拜見!”說著,他朝居中男子拱了拱手,那意思再明顯不過,居中之人便是越平郡王。

越平郡王,乃是中山王的獨子,名叫秦陽。中山王英年早逝,留下這唯一的血脈。當今聖上自幼便與中山王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