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才畫的到底是什麼?這圖形看著簡簡單單,卻讓人越看越覺得複雜。”
“這些線條和圓弧,好像有某種含義,又好像一片空白。說是陣法吧,可又不完全像。”
“是不是我們見識太淺?這面具公子行事古怪,畫出來的東西,必定有深意!”
“是啊,但為何不直接說明白,偏要如此神秘?”
此時此刻,眾人內心的疑惑與好奇,已經被推向了極點。
但無人敢出聲打斷,所有目光依舊死死地盯著臺上那抹青衣的身影,盯著那幅未完的畫卷。
蕭寧看了看畫面,面具下的目光深邃而冷靜。
他嘴角微微上揚,似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隨後,他再度提筆,動作輕緩卻不失果斷,筆鋒從調好的顏色中略過,點染出一抹深沉的色彩。
他先從圓心開始,筆尖緩緩旋轉,極細的圓弧邊緣被塗上了淡淡的黑色,那黑色並不濃烈,卻帶著一種厚重而幽遠的深意。
這一筆落下,圖案的中央彷彿有了靈魂,那原本寂靜而冰冷的線條,似乎開始悄然“活”了起來。
“他在上色?”
觀眾席間,有人驚訝地低聲道。
“不錯!他在給畫填色!”
“這是要做什麼?黑色從中心向外暈染?這……究竟是什麼含義?”
眾人再次陷入迷惑,目光更加緊緊地鎖定在他的手上,不願錯過分毫。
但蕭寧的動作卻依舊從容,他並未理會這些議論,而是執筆如有神助,每一筆都如流水般流暢自如。
一抹黑色填滿了八卦圖的中央,隨後,他的筆鋒微微一頓,又蘸起了淡青色的顏料。
青色的線條沿著黑色圓心向外擴散,與之前勾勒的弧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淡青色的填充如清風拂過,柔和卻不失韻律,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生機與平和。
“黑與青……”
臺下,有人呢喃出聲,似在自語,又似在向旁人詢問:“這兩種顏色搭配得如此自然,究竟是何寓意?”
“莫非……是天地?陰陽?”
“也可能是冷與暖的對比,象徵著一種平衡?”
“平衡?”
這一詞脫口而出,立刻引發了更多的議論。
“對啊!之前面具公子不是提到了‘度’與‘中庸之道’嗎?若是如此,這幅畫的顏色與線條,或許正是在闡述平衡之意!”
“可……我們也只是猜測,這面具公子到底想表達什麼,還得看他最終的畫作。”
蕭寧沒有受到臺下任何的干擾,他依舊一絲不苟地繼續作畫,目光如水般沉靜,手中的筆彷彿有著自己的生命。
填完了淡青色後,他再度調墨,這一次,他選擇了硃紅。
這一抹紅色在畫面上並不張揚,只是被巧妙地落在了四個方位的點位上,與整個八卦的結構渾然天成,彷彿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一種隱秘的張力。
紅色如火,躍動而不失穩重,恰到好處地點綴在畫面中,既不喧賓奪主,又似乎在暗暗牽引著整個畫的氣息。
四個紅點與中間的黑色相呼應,再加上週圍的淡青色與線條,讓整幅畫彷彿形成了某種呼吸與流動的節奏。
“竟然還加了紅色?”
“這紅色分佈如此講究,正好是四個點位,像是支撐整個畫面的基石!”
“黑、青、紅……三種顏色……這是何意?”
“我看不懂!真是越看越覺得玄妙。”
有文士微微皺眉,心中暗自困惑:“難道這位面具公子要用色彩來闡述他的道理?”
“是啊,這種獨特的畫法,前所未聞!”
隨著蕭寧的筆鋒遊走,畫面逐漸趨於完整。
八卦的輪廓已然清晰可見,而那些顏色與紋路相互呼應,相得益彰,讓整幅畫顯得充滿了神秘與深意。
待最後一筆硃紅落下,蕭寧緩緩放下手中的筆,目光掃過整幅畫作,嘴角微微揚起。
“好了。”
他輕輕地吐出這兩個字,聲音雖不高,卻如同在湖面上投下一顆石子,在眾人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臺下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向前探身,目光死死地盯著那幅畫。
只見畫面中央的黑色圓心,外延淡青色的漣漪,四個方位點綴著的硃紅,如一幅包羅天地的圖案,錯落有致,渾然天成。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