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聲音中透著些許感慨:“這四個字,竟讓我覺得,我從未真正瞭解過天下。”
衛青時聞言,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再多言。
月光下的圓臺,蕭寧的身影依舊挺拔如松,他的氣度與從容,使他彷彿與整片天地融為一體。
他筆下的“中庸之道”,不僅僅是一道考題的答案,更是一種讓所有人深思的全新理念。
夜色深沉,胭脂湖畔的靜謐被月光浸染得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
柳枝搖曳,菊香瀰漫,湖面波光瀲灩,與夜空中的點點星光相互輝映,映襯出天地之間的浩渺與無垠。
四周的燈火映得觀眾席若隱若現,而人群中的聲音卻始終無法平息,匯聚成低沉的潮湧,反覆拍擊著整個湖畔的夜空。
圓臺之上,蕭寧靜靜佇立,他的青衣在月光下宛如流動的山水,挺拔的身姿如孤峰般令人不可忽視。
而他的那一份從容與平靜,更使得他彷彿凌駕於這世俗的喧囂之外。
洛青霜站在他的對面,月光為她鍍上一層冷清的光輝,映得她的面容如同雕琢而成的玉像,清冷絕塵。
然而此刻,她那一貫波瀾不驚的目光,卻難得流露出一絲深深的震撼與探究。
“中庸之道……”
這四個字,像是一柄無形的鋒刃,直入她的心間,將她層層築起的理性與冷靜剖開,讓她在短短的時間內,經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思考與觸動。
洛青霜的目光輕輕掃過手中的答卷,那四個遒勁有力的字跡依舊清晰地映入眼簾。
它們的線條渾然天成,字形沉穩中透著靈動,筆勢收放自如,如同湖水環山,天光雲影間流轉不息。
每一筆都像是在訴說著某種深藏於文字中的道理,每一畫都彷彿蘊含著無盡的智慧。
洛青霜忍不住低頭再看了一眼,心中暗道:
“他竟能將書法與道理融於一體,這種筆法與意境,早已超越了所謂的技藝,而是一種道的體現。”
她的指尖微微一顫,心底悄然生出了一抹異樣的情緒。
“這筆鋒……這四字之意,莫非是冥冥中天意的啟示?”
思緒湧動間,她不自覺地再次抬起頭,目光直直地投向了蕭寧。
此時,蕭寧依然站在原地,目光如月下的湖水般深邃,透過面具,他的神情無可捉摸。
然而正是這份深不可測的從容,讓洛青霜的心湖再一次泛起了漣漪。
“他究竟是何許人?”
洛青霜的內心第一次生出了這樣的困惑。
她素來以理性著稱,無論面對任何驚才絕豔之人,她都能以冷靜的姿態審視。
然而今日,站在她面前的這個面具公子,卻徹底打破了她的這份從容與冷漠。
“面具公子,”她心中默唸,目光不自覺地在他身上停駐良久,“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與學識,才能造就如此胸懷,如此見解?”
洛青霜的目光一寸寸掃過蕭寧,從他的青衣到他的面具,再到那緊握書案的雙手,每一個細節都似乎帶著某種令人心悸的力量。
而這一刻,她竟然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從他的身上移開目光。
他太過從容,太過平靜,甚至讓洛青霜生出了一種荒唐的念頭:
“彷彿這世間的任何事物,都難以讓他動搖分毫。”
洛青霜的心緒愈發複雜。
她的思維一向冷靜嚴密,可今日卻在這四個字前無數次動搖。
這讓她隱隱有些不安,甚至生出了一絲自我懷疑:
“難道我洛青霜,竟也有看不透的人和道理?”
想到這裡,她的眼中多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猶豫與迷茫。
四周的議論聲依舊不斷傳來,但在洛青霜的耳中,這一切卻彷彿被削弱成了背景音,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那四個字上。
“中庸之道……”她再次輕聲念道,聲音低到幾乎連自己都聽不見。
這一刻,她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何這一回答能夠震動全場,也似乎依舊對其中的深意感到難以完全參透。
她沒有說話,只是定定地站在那裡,目光始終落在蕭寧的身上,臉上帶著幾分複雜的神色。
時間彷彿靜止,月光依舊溫柔地灑在兩人之間,勾勒出一種奇妙的對峙氛圍。
四周的人群逐漸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洛青霜的身上。
然而,洛青霜卻依舊愣在原地,彷彿連她自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