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行。此時,身為鄉長的卓不凡親自出馬,他身旁還有負責卓山鄉教諭禮儀之事的卓武邦作陪,兩人一同行動,熱情地向每一位前來卓山觀禮的氏族代表表達誠摯的謝意。不僅如此,他們還手捧著精心準備的禮品和酬金,逐一送到這些代表們手中。
送別之時,卓不凡和卓武邦更是禮數周到,一直將眾人送至距離劍門村足足有十里之外的地方才停下腳步,揮手作別。要知道如今的劍門村地域相比起從前已經擴充套件了超過三分之一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村莊在升級為鄉時其領地都會擴充套件出一半之多的土地面積。
實際上,這種擴充套件有著明確的規定:擁有黃金級別的村公所,其半徑 15 裡範圍內的土地可以得到擴充套件;若是白銀級的建村令,則只有 10 裡的範圍能夠進行擴充套件;青銅級別的建村令所能擴充套件的區域進一步縮小至僅有 5 裡;烏木級別的建村令僅能讓周圍 2 裡的土地得以拓展;而最低等級的玄石級建村令,僅僅只能讓 1 裡範圍內的土地有所增加。
至於其他那些原本屬於卓氏家族的疆域,其實大多都是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強行佔據而來的。雖然這些土地並沒有被包含在建村令升級後的擴充套件範圍之內,但即便如此,所取得的成果依然相當驚人——整個卓山地區的範圍已然擴大了三分之一有餘。
此次卓山升鄉建制,劍門村那枚黃金建村令分裂出了一枚同樣稀有的白銀建村令!而在此之前,卓青虎和卓青牛兩兄弟還慷慨地貢獻出了另一枚黃金建村令。如此一來,他們便擁有了足夠的資源,可以再次建立起兩座嶄新的村莊。
經過一番細緻入微的統計工作,人們驚訝地發現,僅僅是在這次卓氏升鄉行動當中,所抓獲的俘虜數量就已經多達一千二三百人之眾。其中大柳村一帶被擒獲的俘虜更是超過了五百多人。不僅如此,後續在土坑村設下巧妙埋伏時,成功將那些企圖出逃的劈浪刀手一網打盡,一次性截獲了數十人之多。再算上在激烈的劍門村一戰中的斬獲,俘虜總數著實可觀。
然而,這些俘虜們的忠誠度卻普遍偏低。不過這並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對於忠誠度低於 50 的俘虜,決定對其實施勞動改造,透過艱苦的勞作來磨練他們的心性,並逐步提升其忠誠度;而對於那些忠誠度高於 50 點且不會主動叛逃的俘虜,則按照各自不同的屬性特點,合理地編入戶籍並安排相應的勞動任務,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新建立的村莊發展貢獻力量。
那些擁有高強武藝之人都被編入了巡獵隊,他們將負責保衛周邊地區的安全;擅長種地的則被安排去開墾荒地,為人們帶來更多肥沃的農田和豐收的希望;而熟練掌握伐木技巧的人自然成為了光榮的伐木工,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建造房屋、製作工具所需的木材。然而,最為令卓不凡感到欣喜若狂的事情發生在了昨晚那場驚心動魄的夜戰之中。
……
再來說說負責攻打後山雞鳴嶺防線的那群手持劈浪刀的刀客們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人竟然都是一些從事走私私鹽勾當的鹽丁。而且,他們分別隸屬於三個不同的私鹽商隊,之所以會聚集於此對卓山發起進攻,無非就是想要趁火打劫、發一筆橫財罷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居然有人曾經在鹽浮碼頭親眼目睹過卓家返航的船隊。隨後不久,他們便聽聞卓家即將晉升為鄉級勢力,感覺有利可圖,於是便一拍即合,紛紛趕來這裡妄圖撈取好處。只可惜,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本以為能輕鬆得手的肥肉,實則卻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隨著這份情報的浮出水面,種種跡象似乎都隱隱約約地將幕後的陰謀指向了簡家。
不過,簡家是否真的具備足夠強大的實力去指揮那些桀驁不馴的鹽梟呢?又或者說,簡家在這場風波當中究竟扮演了怎樣一種角色,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這一切目前都還無從知曉,猶如一團籠罩在迷霧之中的謎團,等待著進一步的探查和解開。
然而,經過卓不凡與族中的幾位核心人物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決定首先以禮貌的方式向簡家傳達資訊,希望對方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畢竟如今的簡氏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將近三千人的大家族,勢力不容小覷。儘管卓氏實力強大,但要將其徹底消滅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最多隻能透過利益的交換來解決問題。
而位於鹽浮灣村的簡氏家族在接到有關將近 600 名鹽丁參與了卓山升鄉之戰的攻伐通報之後,整個家族都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