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這樣的可能性著實不小!
為此,卓家的一眾當家人經過數日的秘密商議之後,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跟隨交河鎮的步伐前行,而非選擇投靠曹家。要知道,歸附曹家與歸附交河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交河鎮乃是堂堂正正的一級政府機構,而歸附曹家則意味著成為曹家這個氏族的附屬家族。
一方面,卓山這片地界自古以來便是歸屬交河所管轄的範圍之內。因此,歸附交河鎮並不會讓人產生過多的心理負擔,從情理上來說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可倘若真的歸附了曹家,搖身一變成為曹家的附屬家族,未來究竟會面臨怎樣難以預料的後果呢?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現在交河鎮曹氏當家,聽交河的,就相當於聽曹家的,但又給了卓家退路,說不定哪天,卓家也能爭一爭這話事權呢。
與胡氏則保持友軍態度,因共同和敵人而保持一致立場,合作抗蔡,胡氏使者雖沒達成結盟意向,但達成了共同合作抗蔡的友軍關係,也不是沒有收穫,起碼卓家能在北面牽制蔡氏部分力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胡氏的壓力。
對其餘幾家均保持友好通商,和平共處的合作關係,幾家亦對卓、蔡兩家爭鋒保持中立,但私下裡有些事就難說了,起碼明面上還是以和平發展為主要方向。
而與周氏的關係則有些複雜,兩家合作對抗蔡氏,但本身雙方對彼此均存在一些不太實際的幻想,頗有些“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的意味。
卓山與周圍幾姓的交流合作,以情報交換、通商互助、互通有無為主要合作方向,軍備協作為次,一番通商交流,卓山一地收穫巨大,交換來了很多發展物資,但也將家底給折騰空了,還拉了不少飢慌。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卓不凡發現這種看似繁榮的交流背後隱藏著危機。儘管與周氏合作帶來了短期的利益,但長期來看,卓山自身的經濟基礎變得脆弱,過度依賴外部資源使得他們容易受到波動的影響。
同時,周邊各家之間的關係也並非表面那般簡單。在暗處,各種勢力湧動,明爭暗鬥不斷。卓山也開始意識到,他們必須重新審視與其他家族的合作策略,尋找一種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