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皇后便緩緩開口,語氣溫和中透著些許意味深長:“不急,日後有的是時間。”她的目光在葉斯年與蘇雲卿之間掃過,語調不輕不重,令人捉摸不透。
不稍時,一名宮人匆匆入席,跪地行禮後稟報道:“陛下有旨,請皇后娘娘攜寧安王府葉斯年郡主同寧國公府蘇雲卿小姐前往瑤光臺領賞。”
此話一出,席間一片靜默,幾位貴妃和小姐目光皆帶了幾分驚訝。皇后微微頷首,面色不動如常,緩緩起身道:“諸位女眷當盡情歡飲,本宮且領兩位才女前去面聖。”
她話音一落,便轉身領著葉斯年與蘇雲卿向瑤光臺行去。月光如水,沿途宮燈搖曳,皇后的步伐從容優雅,語氣雖平靜,卻似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意味:“兩位才情兼備皆是大沅之幸,可要好生表現,莫要辜負陛下的厚愛。”
御花園正中央搭設了觀景的瑤光臺,高臺四周環繞著百餘盞琉璃宮燈,燈火輝映,宛若群星墜地,將整個檯面照得如同白晝。玉階層疊而上,欄杆雕琢成雲紋鳳翅,處處透著皇家氣派與威嚴。
百官端坐兩側,樂師分列於臺下兩側,輕撥琴絃,樂聲悠揚婉轉,似流雲漫過夜空,與涼風暗香交融,恍若人間仙境。
瑤光臺後,一輪皎月高懸,銀輝灑滿園中,花木間隱約可見綴滿琉璃燈的亭臺樓閣,燈光穿過樹影投下一片斑駁光影。遠處流水淙淙流淌,與琴音和月色相伴,愈發映襯出御花園幽雅與恢弘。
聖上步伐輕快地走到臺中央,目光灼灼地落在葉紹身後站立的葉斯年身上。他手中展開那首詞,語氣中帶著難掩的激動:“好一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此佳句,朕讀來竟覺字字蘊藏深意。你一個閨中女子,是如何寫出這等千古名句?這字……如仙鶴獨立,飄逸挺拔,本朝從未見過這等筆法!”
葉斯年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微微俯身,聲音清亮從容:“回稟陛下,臣女不過是閨中女子,所感所思,皆因家事。父兄常年征戰沙場,每逢佳節,臣女倍感思親,只得遙望明月以寄相思。”
她頓了頓,眉目間隱隱透出幾分憂愁,語氣微微一黯,低聲道:“然而母親早逝,不知去了何方洞府。即便仰望星辰,總也不知該向何處寄託哀思。想來,只要人長久,縱使相隔千里,同在一輪明月之下,足矣。”
話音剛落,臺上臺下一片寂靜,彷彿連空氣都凝滯了片刻。百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這位新晉郡主身上,心中各有所思。皇帝靜靜注視著葉斯年,眼神中浮現出一抹複雜的感慨,片刻後低聲感嘆:“好一個千里共嬋娟!”
這時,蘇仲衡微微上前一步,恭敬開口:“葉太尉教女有方,實乃我朝幸事。”
皇帝似是被這話觸動了什麼,隨即輕輕點頭,眉眼間染上了些許笑意,朗聲道:“對,還有這畫!這才不過片刻,就作出如此佳作,僕射大人也是教導有方!都是大沅的好兒女,好,好,好!”
蘇雲卿聞言,連忙起身行禮,聲音柔婉:“謝陛下恩典。”
葉紹站在一側,察覺到皇帝的目光,輕輕使了個眼色,隨即也跟著領禮答謝。
皇帝意氣正濃,忽而目光轉向臺下,高聲道:“禮部尚書何在?”
話音未落,一人從文臣席中緩緩出列,俯身行禮:“臣在。”
皇帝點了點手中的詩稿,沉吟片刻後道:“朕記得,這位新晉郡主,還未有封號?”
【1】本章引用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