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芒山大典(11)之見琴如故(9 / 11)

小說:驚城劍雪 作者:孤鴻雪

李易著實感激不盡。”說著先拱手一禮,二人立馬還禮。李易繼續又說:“自掌軍幽州後,我斷酒多年,但今日即是老友重逢也是初見兩位少年英雄,正所謂佳期難逢,酒以成禮,稍後請老將軍莫要吝嗇,且搬出些珍藏佳釀,我等痛飲三碗。”

“好,遵命,哈哈哈”佘聞泰笑道。

當夜,幾人便在佘家堡飲酒暢談,寒暄細末自不足言。

……

覆蓋四野的白雲之上,一座墨玉顏色的行宮巨殿如滔天巨獸佇立在芒山之巔,臥在白雲之上,巨殿周圍又環抱著幾座偏殿,更顯主殿的巍峨壯闊。

誰能想到如此巍峨華麗的行宮,仁宗竟然只給了史家幾個月的時間,恐怕普天之下除了旬陽盧氏,便只有史家有這平山伐木,數月起樓閣的本領。單看那幾根栩栩如生的盤龍巨柱和滿地鋪滿的打磨得銅鏡一般光滑的青玉石板,就知道所費之龐大,能工巧匠的技藝之精湛。

此時巨殿第一步石階前,史家當代家主史原正帶著幾個史家年長一輩恭敬地跪在冰冷的石階下。在外,他們是膏田千畝、部曲佃客過萬的豪門巨賈,可謂呼風喚雨隻手遮天,但是商不敵官,所以在這裡,他們也不過是石縫之中苟行殘喘的幾隻螻蟻而已。

只聽熙攘聲由遠及近,遠遠的一大隊人穿過雲層向行宮走來,為首的自然是陳煜,身旁緊隨的是剛剛賜封晉王的“白諾城”和未央宮第一高手秦夜,再後兩側自然是西府大卿周元弼和御史大夫殷泗,二人再後便是一眾閣老和六部之首。陳煜駐足階前,槐公公上前兩步,躬身在耳邊低語了幾句,似乎在說明所跪之人的身份。

“請陛下為此殿賜名。”待槐公公輕身上前,已能看到黑靴足尖,史原壓低身子,俯首道。

槐公公輕輕揮手,便有早已恭候多時的內侍速速捧來筆墨桌硯。

陳煜仰視青天,此時風日晴和,又看了看四野騰身翻滾的白雲,真如身登仙界、五臟皆清,只思忖片刻便在紙上寫道“瑞天宮”三個大字,縱橫揮灑,蒼勁中又不失飄逸,頗具幾分國師大家風範。

內侍們抬走桌案,仁宗這才垂眉看了看史家幾人,各個憔悴形容,各個雙鬢星星,想起滿山的百花爭豔,和方才登山時候周圍適時飛掠而過白鷳鳥和穿林瑞獸,顯然史家耗盡心思,只為博他一悅。

陳煜九歲繼位,早年由袁公昭之父袁太宰和宋遺監國輔政,而後十六歲立後親政。執掌天下數十年,他心中再明白不過,封祀天帝雖自古有之,歷代帝王皆垂涎不已,然而真正成事的卻寥寥數次而已。因為如此耗損巨財的舉國重典,不僅需要功蓋天地的名聲,也得有祥瑞降世以服攝世人。陳煜雖是九五之尊,但這些年文治上重用周元弼使得朝堂無箴言;武功上袁公昭雖是擎天一柱,但是年近花甲,獨木難擎;李易和蕭山景又擁兵自重虎視眈眈,可謂是文武二者皆無建樹,自然也知分量輕淺,更妄談那玄妙難覓的祥瑞。今日所見,可知史家著實已竭盡所能、勉力為難,即對史家柔聲安撫道:“愛卿辛苦了,史家忠心可鑑,隨朕一同入殿。”

史原等人聞言,立時如蒙大赦,暗鬆一口氣,耗損如此之大,數月沒有安穩覺,幾人哪個不是年過半百,哪個不是世家鉅富,為了工期,竟然輪夜值守,便是睡也合衣睡在主殿外,凍得瑟瑟發抖也片刻不敢挪身。今日換得仁宗這句話算是了結了之前史家官船私連海雲邊之事,也算是換回了全族之命。

“謝陛下。”幾人如卸去千斤重擔,連忙顫顫巍巍地扶腰站起,躬身自覺地退到隊伍最後。

眾人穿雲破霧,登階直上。直到踏上最高一條玉階,視野豁然廣闊,原來是一個碩大的青玉廣場,廣場中央樹立著一塊高有丈許的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著“大業千秋”四個湛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參見陛下,參加晉王殿下!”

石碑後,大殿前,一邊是未到山下迎駕的文武豪傑已經分列左右在躬身迎候,個個錦衣官帽,玉帶華服,但是人群后方卻有一人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只見這人原本是站在人群最末,但是他身形格外高大,長九尺有餘,身上穿著烏紅相間的獸皮,頭上插著翠羽,雙耳穿著銅環,巨臂虯髯,肌膚黝黑,斷髮文身。如此雄偉體魄,莫說其他人,便是歷南宮也要矮他半個頭。眾人一看他身形體魄、奇異打扮,自然猜到這就是百越來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百越之地,因地偏而多煙瘴毒蟲,除了被髮配的重犯囚徒之外,中原九州之人少有涉足知悉,除了聽說中原與他們有些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