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就看這個人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慾望。
2000年9月19日,在湘贛渝地區瘋狂殺傷近50人的中國第一悍匪張君,被時任重慶市公安局分管刑偵的副局長文強一腳踩在了臉上。彼時的文強拿著手機,正意氣風發地對上級彙報:“張君抓到了,他就在我的腳下。”
文強是誰?相信我們都知道。
可以說,正是因為破了張君這個案子,文強才成了重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而被抓後的張君,卻笑著對文強說:“你有一天也會和我一樣,只要你擋不住誘惑,你也會走上我這條路。”
當時,文強對這句話不以為然,甚至還當眾拿這句話開玩笑。然而,誰都不曾想到,張君竟然一語成讖。他落網10年後,文強果真落得了和張君相似的下場。
許多人紛紛感嘆:“實也,命也。”而最令人感到巧合的是,張君和文強,一個匪徒,一個警察,竟然還是在一個法庭上受審的,就連最終的下場也是殊途同歸。
對於許多人來說,張君是個作惡多端、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悍匪;但對於許多法學家來說,張君卻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人物。那麼這個張君究竟是何許人?究竟是什麼使他走上了這條人生的不歸路呢?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看下他們創造的犯罪記錄:該團伙共製造血腥慘案22起,殺害29人,傷害22人,逍遙法外近10年。
除濫殺無辜以外,搶劫人民幣、金銀首飾以及存摺等,總價值高達500多萬元,截獲機動車5輛,非法持有97式微型衝鋒槍兩支、54式手槍14支、子彈2500餘發、散彈獵槍30餘支,還有手榴彈一個、手雷一個、消聲器兩個,持有假身份證10多張。就這些裝備,有人曾調侃可以裝備一個連隊。
2001年,張君一夥全部落網。他含淚簽完字後被押赴刑場,行刑過程中表情鎮定。
2001年5月20日,隨著幾聲槍響,刑場上的一男三女應聲而倒。其中,這三個女人原本毫無關係,但他們卻因為同一個男人而上了同一條賊船。這個男人就是張君。
個人認為,他是所有悍匪中的“六邊形戰士”,要武力有武力,要頭腦有頭腦,而且智商和情商雙雙線上。
因此,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悍匪”。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稱號叫“湖南殺人狂魔”。光是以他為原型的影視劇就有兩部,分別是電視劇《天不藏奸》和電影《除暴》。從他的這些外號中,我們應該就能看得出,他是一個十分心狠手辣的人。
俗話說,一步錯步步錯。或許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貧困潦倒的外因驅動下,張君的心裡因此而種下了犯罪的種子。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說到原生家庭,就不得不提一下張君的父親。張君的父親名叫張文保,是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安福鄉人。
這老頭在當地人盡皆知啊,為什麼這麼出名呢?概括下來就是4個字:好吃懶做。
他的懶在周圍都是“扛把子”級別。在農村,大家都養個豬狗牛羊什麼的很正常,對吧?到老張頭這兒,這玩意兒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伺候這些玩意兒?誰來伺候我啊?是不是?
當時還是掙工分的時代,這老張才不管這一套。只要是大隊的活,他能拖一天就是一天。反正是生產隊的驢都不敢這麼騎,因此他的綜合實力是全生產隊“第一。”
不過,這麼整肯定會導致家裡窮啊。於是他家也有個特點,那就是“五破”,分別是房子破、鐵鍋破、飯碗破、土炕破,還有就是褥子破。家裡總共就這5樣東西,其餘啥都沒有。簡單說,就是老鼠進家都得哭著出去。
不過這個老張頭不管這些,我就這樣,爛泥扶不上牆,誰說我也不好使。
因為家裡是“敘利亞戰損風”啊,大隊也怕把他凍死嘍。於是有一年冬天天降暴雪,就送給他一套新棉衣和新被褥,想讓他平安地度過寒冬。
結果,老張拿到東西還沒等捂熱乎,就拿去換了糧食和豬肉,美美地炫了好幾天。這可都是稀罕物啊,不到過年誰家也捨不得吃,給老張頭樂得不行了。
後來,大隊又來走訪,發現家裡快揭不開鍋了,真怕他餓死,於是就留下一些救濟款,讓他去買些吃的。
老張豈是正經過日子的人吶?轉頭就去買酒喝了。反正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喝涼水”。
後來,這事又被大隊發現了,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