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繼續升職,他就開始四處活動關節,思路清晰明瞭,但凡是本地的官員,一律去疏通關係,該請的請,該送的送,你提要求,我來辦,保證讓你舒舒服服的。
就這樣他很快就結識了一大幫人,因為蔣英庫出手大方,很快就跟這些人處成了鐵哥們。
可是過去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事情毫無進展,他就又開始犯愁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你自己本身的官職就不高,那些上層有權有勢的,自己根本就接觸不到,就算接觸到了,自己也沒有足夠的利益交換條件。
再一個請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來走過場的,真能辦事的很少,這就應了那句“吃孫喝孫不謝孫了”,是你求我來的,我也沒說過一定會怎麼樣。
經過這頓折騰,蔣英庫也想明白了,還是自己資金不夠雄厚,要想更進一步,憑現在的實力,還是遠遠不夠看的。
可問題是,怎麼能立馬搞到大錢呢?
他正犯愁呢,轉機又來了。當時銀行的貸款業務,剛剛興起,當時實行成立公司,一些入局早的個體戶,都會這麼幹。
他們覺得開一個公司,搖身一變,就不再是個體戶,而是直接成為大老闆了。
因此當時就出現了兩個階段,有的人透過公司正兒八經的搞事業,而有的人則是弄個皮包公司騙貸款。
蔣盈庫呢,就整了這麼一出,而且搞的還挺大。他精心策劃了一起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