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儒家學子面紅耳赤,找不到理由反駁。
毛驤繼續說道,“別的先不論,自宋淪陷之後,不論是金朝,還是元朝,你們儒家哪個沒有送上降表?
我大明多少起義將士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拋頭顱灑熱血,而你們呢,出賣同胞,奴顏婢膝!
自我始皇帝千秋大一統以來,我泱泱華夏中原王朝只有開疆拓土,牧馬天山,何曾有過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還有你們孔家人,你們怎麼就不想想,你們這些身披儒袍、手握經典的孔家子弟,他們是否曾想過自己的祖先!
那位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孔聖人,是否會對你們世修降表的事情感到失望?甚至是感到恥辱?嗯?
你們來日百年之後,如此奴顏婢膝,摧眉折腰,有何面目於九泉之下見聖人!有何臉面見先祖?”
聽到這話,一眾儒家弟子再次被懟得無言以對。
孔家族人低著個頭,不知道怎麼回答。
“說得太對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我們百家實在有太多的話想要傾訴啊!”
就在此時,只見人群之中忽地站起一人,此人身材高大挺拔,面容堅毅,他雙手高高舉起一卷萬民書,那捲萬民書似乎承載著無數人的期望與訴求。
但是被錦衣衛攔在下面,不許上來。
朱雄英見狀,微微頷首,表示應允,輕聲說道,“讓他上來吧。”
話音剛落,一旁的錦衣衛們便迅速行動起來,讓出一條通道來。
那位弟子得到許可後,立即大步流星地走上前,依舊將萬民書高舉過頭頂,神情激動而又莊重地開口道,“太子殿下,自從漢朝獨尊儒家以來,歲月悠悠,已然過去了漫長的千年時光,然而時至今日,儒家學說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民眾的需求,它已不再適合繼續承擔教化眾生的重任!我等百家之士今日攜帶萬民書而來,懇請太子殿下能夠褫奪儒家的教化之權!”
言罷,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剛才這番話語耗費了他極大的精力。
自己這可是承載著百家的希望。
必須要把儒家拽下神壇,就算不能奪權,那分權也好啊。
反正不能讓儒家被立為國教。
這時,一直侍立在旁的毛驤快步上前,從這位弟子手中接過萬民書,他先是仔細檢查了一番,確認其中並未藏匿任何危險物品之後,這才恭敬的將其呈遞到朱雄英面前。
並稟報道。
“殿下,經過錦衣衛這段時間不辭辛勞的深入調查,也發現了諸多有關儒家的罪證!這些所謂的大儒們,不僅世修降表,而且完全漠視他人性命。
簡直將人命視作微不足道的草芥一般!數千年來,普通百姓又何曾真正受到過他們的教化呢?讀書了,開了智,缺不思教化萬民!那這讀的什麼聖賢書?
想當年張載先生提出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可如今再看看這些儒家子弟,他們到底做到了其中哪怕一句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句都未能達成!讀書成為了他們高高在上的理由,他們卻忘了讀書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都違背了讀書的初衷!
這些儒生平日裡文不能治國安邦,武亦無法保家衛國,整天就只知道在紙面上誇誇其談、高談闊論,殿下,儒家如此行徑,實在是誤國誤民!
臣手中握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實臣所說的一切絕非虛妄之言,請殿下親自查驗這些證據!其中還包括不少百姓的舉報,並且都附帶了實質性證據。”
毛驤義憤填膺的說道。
朱雄英面沉似水,緩緩伸出手接過那份萬民書,他輕輕翻閱之後,微微點了點頭,然後抬起頭來,目光平靜地注視著毛驤,開口問道,“哦?證據?呈上來吧。”
毛驤領命,隨即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衣袖之中取出一支小巧精緻但卻異常醒目的響箭,並用力將其射向天空。
只見那支響箭如同流星般劃過天際,拖著一道長長的尾跡。
而就在距離此處不遠的地方,早已守候多時的錦衣衛們一見到這個訊號,立刻行動起來。
他們迅速押解著眾多重要的人證,同時費力地抬著一箱箱沉重的物證,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著現場這邊快速趕來。
百姓們紛紛讓開一條大路,讓他們透過。
百家這時候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們的舉報並沒有石沉大海,而是被收集起來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