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在寨中,初見兀突骨殺了蜀兵二名戰將和五千餘人,心中大喜。正等蠻兵再創輝煌,可等來的卻是蠻兵報說烏戈國兀突骨被張飛透入盤蛇谷中,一把大火,五萬大軍十不存一,除了數百名傷兵逃出之外,兀突骨與所有兵馬皆死於火海之中。
孟獲心慌,忙領眾蠻兵及番人去搭救,方到盤蛇谷外圍。只見裡面火光沖天,屍肉臭味難聞。孟獲知道里面之人完了,只得退回,不料左邊張嶷,右邊吳班殺來,孟獲下令迎敵,但部下之兵多次受張飛的釋放,心中不願再與蜀兵作對,而現在孟獲算是走投無路,已經是無路可走,無人可搬的地步了。
不但沒有上前迎戰,反而把孟獲一行拉下馬來,捆綁之後押送桓侯大營。
這時李嚴,高順奉張飛之令,將祝融夫人並一應老少盡皆抓住,押往中軍大營而來。
營中桓侯對眾將曰“像今天這種火攻之計,乃不得已而用之,這種作法有違蒼天好生之德,施行者陰德大虧。我先在林多之處埋伏,好豎旌旗,是疑兵之計,而讓王平馬岱連敗十九陣就是以驕蠻人之心;吳蘭,雷鵬等人作死,正好又是讓兀突骨認為我蜀兵早晚必破,更無一點防備之心。藤甲兵不懼刀箭,卻難抵火焰。
它是用油浸熟,見不得一點火星,加上這幾天的氣溫超高,真是一沾即燃。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不能奏效;但將烏戈國幾乎不留人種,非吾所願也。
當下眾將皆拜伏曰“侯爺神機妙算,真是鬼神莫測也”!這時人報孟獲等人已經押到,飛令解其縛,在別的帳中酒肉飯食待之。然後叫一廚官上前吩咐一番之後,便與龐統等人,和眾將背開大營去了。
那孟獲夫妻,帶來洞主與一切宗黨吃喝完畢,他沒見張飛和龐統提審,心下岔議,正欲問時,有一廚官上前問道“蠻王酒足飯飽乎”?孟獲曰“然也,怎麼不見你們侯爺和軍師呢”?
廚官回答說“張侯爺與軍師都沒面目見你了,他們讓我傳話,讓你們飯飽酒足之後,自行離去,可以召集各處兵馬,再決雌雄!你們去吧”。
孟獲一聲“謝了”與眾人岀營上馬而去,走岀了二里名路,帶來洞主,孟優,祝融夫人齊問蠻王所往。獲不答言,在外面勒住了馬,等了一個時辰。還不見有蜀兵追來。他突然上馬,叫眾人,“快與我一同去見侯爺張將軍和龐士元鳳雛軍師”。
不待眾人答應,就立馬加鞭,望張飛大營飛奔而來。眾人跟他來到營前下馬,只見孟獲將兵刃切在地上,直入中軍大帳,老遠的見到張飛等人,就拜倒於地。高喊“張侯爺,龐先生,諸位將軍!侯爺天威仁慈,七縱七擒,自古尚未有矣,孟獲今日心服口服,情願歸順,南人今不反矣”。
飛曰“蠻王這次可是真的歸順乎?孟獲兄弟、帶來洞主兄妹齊聲下拜曰“某等子子孫孫永感皇叔劉公天威仁德,多謝張侯爺的大仁大義,我孟獲指天發誓,永遠聽從劉皇叔的詔令,遵守蜀律。我孟獲永遠不反叛了,如違此誓,皇天不佑。他還抽出一侍衛的佩刀,削下左手一指“若有虛言,有如此指”。
然後命人獻上南中山川圖冊,蠻王金印,以及各洞冊印交納張飛。張飛故伎重演,他令人接下孟獲所獻之物,當著大眾蠻人說道“吾接受蠻王孟獲的真心獻降,從此整個南中全土俱屬蜀公劉皇叔治下;南中地區皆是益州的版圖”。
他又令人將符冊,金印等物歸還孟獲,說“吾以蜀公劉皇叔之名義,加封孟獲為鎮南宣慰使,賜南王符印,世代為王,永鎮蜀中的西南大門。望蠻王體懷上天有好生之德,好生厚待百姓,好好的治理南中”。
孟獲連忙下拜推辭說“我孟獲本是待罪之人,挑起南中戰亂,致使天兵遠征,以致雙方几十萬生命喪失在戰禍之中,乃十惡不赦之罪,不殺就是莫大之恩了,焉得再統南中?賢侯還是派官治理此處吧,吾以發誓永遠不再叛蜀,絕不會違背誓言的”!
飛曰“本侯疑人不用,用人就不會懷疑!蠻王你好生治理南中,我蜀中不與你發糧拔響,真是難為你了”。
孟獲推辭再三才接回自己之物,他表示今後年年進貢,歲歲朝蜀。南中宣告歸於一統。張飛令大擺酒宴慶賀,孟獲也拿岀許多的金銀玉器珍寶來慰勞蜀兵。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