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新疆美食2(1 / 1)

帕爾木丁是維吾爾的風味食品,在饢坑裡烤制而成,其色澤黃亮,味美可口。原料有面粉、新鮮肥羊肉、煉好的羊油、洋蔥、雞蛋、鹽、孜然粉、胡椒粉等。

油塔子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了色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油塔子的製作不簡單,需要一定的技藝。

奶疙瘩是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品。被稱作庫魯特(乾兒的意思),是奶子的結晶體。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酸奶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

燻肉馬腸子

新疆的草原廣闊而美麗,草原上的馬更是雄健四方。在新疆伊犁,哈薩克人民採用伊犁馬來熏製馬肉已有百年的歷史,伊犁馬飲天山雪原泉水,食高寒草甸的野生百草,有天馬之稱。食用伊犁馬肉是最天然最有營養的保健食品了。

饢坑烤肉是極受各族人民歡迎的一種美食,它外脆裡嫩,味美可口。其做法是,先把羊肉切成大約拳頭大小的塊,用雞蛋、薑黃、胡椒粉、孜然粉、精鹽、麵粉、拌勻成糊,均勻地抹在肉塊上,貼入饢坑內壁,烤半小進左右即成功了。

巴哈里,也有人將之寫成巴哈利、巴哈力、或帕哈力、帕哈里、帕哈利的。這是一款逢年過節,新疆少數民族必定擺到餐桌上的精美點心.巴哈里原是俄羅斯族常食的一種點心,也有人稱其為黑蛋糕。

米腸子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饌。做法是將羊肺子和羊大腸洗淨,將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麵筋,呈糊狀加油和鹽,灌入面肺內,然後紮緊氣管,放入水中煮兩小時左右即成。米腸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時,在腸中扎眼使之漏氣,煮一小時即熟。

用大米和雜碎來招待客人,被維吾爾人認為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原因是他們做的雜碎味道好,風味獨特,做工講究,富有營養。米腸子便是其中之一,是那邊人每次去做客必點的一道菜,在這邊很受歡迎。

新疆盛產牛羊,是我國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以食牛羊肉為主。牛羊肉風味小吃名類繁多自不待言,就是以羊的內臟作原料,也能烹製出鮮香異常的美味來。

米腸子與面肺子便是其中的代表。米腸子與面肺子,腸糯鮮,肺軟嫩,羊肚、麵筋有嚼勁,香噴可口,風味獨特,不愧為新疆民族風味之佳品,也是他們待客所常用的一道美食,這道美食很受本地人的喜歡和歡迎。

路小滿看著朋友發給她的這些圖片和小吃,口水都流了出來,個個都想吃路小滿可憐兮兮的看著自己的老公說:“好想吃,好想去”,傅景晟:“想去就去,我們這邊訂票,明天過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