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東吳,孫權(3 / 5)

裡,孫策正端坐在堂前,目光炯炯地凝視著眼前的少年孫權。只見那孫權身形尚未完全長成,但眉宇間已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氣。

然而,此刻孫策的眼中卻充滿了難以置信和驚愕。他緊緊盯著孫權,聲音略微顫抖地質問道:“仲謀啊!你到了晚年怎會如此昏聵?你難道不曉得儲君之位若不穩定,則整個朝堂都會隨之動搖嗎?”孫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這個一向以政治手腕高明著稱的弟弟,竟然會犯下這般糊塗之事。

他回想起昔日與孫權一同並肩作戰、共商大計的時光,那時的孫權機智聰慧、深謀遠慮,每一個決策都能恰到好處地權衡利弊。可如今,面對這樣重大的問題,孫權竟做出如此不明智之舉,著實讓孫策大失所望。

孫權望著哥哥那充滿失望與責備的眼神,心中不由得一陣慌亂。他急忙開口解釋道:“兄長啊!此時此刻的我,實在是無法理解日後的自己為何會犯下如此大錯。”說話間,額頭上已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站在一側的周瑜輕搖手中羽扇,目光不經意地掃過主公的弟弟,心中暗自嘆息一聲。以他對孫權的瞭解,想必是這小子在功成名就之後便開始飄飄然起來,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卻未曾料到最終竟會弄巧成拙、玩火自焚。

然而,令周瑜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自己當時為何未能及時出手加以制止呢?難道說……想到此處,周瑜的眼眸中閃過一抹深深的憂慮之色,突然間一種不祥的預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莫非當仲謀肆意妄為之時,自己已然遭遇不測?若真是如此,那後果可當真不堪設想啊!金榜的一行文字解釋了他的疑惑。

【周瑜,表字為公瑾,乃是東漢末年時期東吳陣營裡聲名赫赫的一代名將。其姿容俊逸非凡,仿若仙人之貌,令人見之難忘;而其於音律一道更是造詣頗深,堪稱精絕。

每每有人彈奏樂曲之時,但凡出現一絲一毫的差錯,都難以逃過他那敏銳如絲的雙耳以及犀利如電的目光,也正因如此,世間才有了“曲有誤,周郎顧”這一廣為流傳的美談佳話。

想當年,周瑜尚還年少之際,便已然與孫策結下深厚情誼,二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此後,他毅然決然地追隨孫策左右,一路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共同踏上了平定江東這片廣袤土地的艱難征程。

在那烽火連天、金戈鐵馬的歲月裡,他們並肩作戰、同生共死,歷經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戰役和生死攸關的考驗,終於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使得東吳之名威震天下。

建安五年,風雲突變,一代豪傑孫策竟遭刺客毒手,不幸遇刺身亡。這一噩耗傳來,猶如晴天霹靂,震動整個江東。然而,國不可一日無主,在這危急時刻,年輕的孫權挺身而出,繼承父兄之業,肩負起統領江東的重任。

就在此時,智勇雙全的周瑜率領著軍隊匆匆趕來奔喪。他以中護軍的崇高身份,與德高望重的長史張昭一同執掌軍政大權,成為了孫權最為倚重的心腹大臣。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建安七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滔天,他責令孫權送質子入朝,以此來控制江東局勢。面對如此艱難抉擇,眾人皆猶豫不決,唯有周瑜挺身而出,力諫孫權拒絕納質。他深知一旦送出質子,江東便會淪為曹操的附庸,失去獨立自主的地位。

建安十三年,戰火紛飛,硝煙瀰漫。曹操率領著號稱八十萬的大軍洶湧而來,如泰山壓卵般直逼江東。一時間,人心惶惶,江東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而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周瑜卻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卓越的才智。他冷靜地分析了曹操軍事上的種種失誤,憑藉著自己對兵法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幾乎是以一己之力說服了眾人,堅定了大家抗擊曹軍的決心。

隨後,周瑜親自統率東吳精銳之師,與劉備聯軍緊密合作。在那驚心動魄的赤壁戰場上,火光沖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周瑜巧妙運用火攻戰術,趁著東南風大作之時,點燃了曹軍的戰船。剎那間,火勢熊熊,蔓延開來,曹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最終,孫劉聯軍大獲全勝,以少勝多,一舉擊潰了強大的曹軍。這場赤壁之戰不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役之一,更是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格局。

赤壁大捷之後,周瑜並未停下征戰的腳步。建安十四年,他再度揮師出征,在南郡之戰中與曹仁、徐晃所率領的聯軍展開激烈交鋒。經過一番浴血奮戰,周瑜終於大破敵軍,成功奪取了軍事重地江陵,因其赫赫戰功被封為偏將軍兼領南郡太守。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這場激戰中,周瑜不幸被流矢射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