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同舟閣分部
“冬季來了,看起來是沒有戰事了。”一個人的聲音率先響起。
還是慣例的昏暗房間,還是熟悉的成員,比較不同的是,這一次,來的人似乎特別多。
“畢竟我們來到這個中原的時間才不過兩年,就算是漢唐這樣人才濟濟的勢力,兩年的時間就算能讓他們搭起合適的班子、招兵買馬攻伐征戰,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又能讓他們籌集多少糧食?再算算冬季軍糧的消耗,止戈休戰那就是必然。”之前一直缺席會議的七先生似乎非常活躍。
“也是因為兩年的時間裡,就算我們的能力再強,也沒有辦法籌措來更多的糧食。”四先生道,“糧食這東西,永遠都是硬通貨。各個分部已經都發來過訊息,有言各個勢力的都派人詢問過是否有糧食出售,以及糧食的價格。”
“他們算盤倒是打的不錯,都想要糧食……但我們上哪給他們弄那麼多糧食?”八先生的臉上帶上了幾分嘲弄的神色,“就算有,也怕是要被這宋國君臣好好地敲上一筆。”
“此次是我行事不周,小覷了這宋國君臣。”七先生乾脆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本以為有這麼多老頑固的國家反應應該很慢,沒想到他們不僅反應很快,戰鬥力也很不錯——平原城下,打的真是漂亮。那位嶽元帥,統兵水平不在你我之下。”
“一個擁有四十多人的龐大勢力,有這樣的戰力是理所當然的。”五先生道。
“不,我說的不是這個。”七先生打斷了五先生的猜測,“你沒和宋的那群老頑固打過交道,所以有些事情你想差了。”
“你指的是?”
“孔夫子的東西,大家想來應該都知道一些。”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
“平心而論,孔夫子的那一套,雖然與我等的思想有所不同,但是道理終究是不差的。”七先生繼續道,“這一年多過去,大家想必也能看出來,這後世君主治國,無論實際上用的是哪一家的思想,外皮上終究是披上了一層儒家的殼子。”
“這樣一來,無論哪一家,歸根結底都被同化進了儒家。”五先生幽幽一嘆,“長久下去,天下讀書人,盡是儒家門徒,一家獨大啊……”
“是啊,一家獨大。”七先生點了點頭,“而一個學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會產生一些新東西。就如同孔夫子之後出現了孟軻,出現了荀況;儒家傳承千年,總會有這樣的人物出現的,推陳出新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經書讀歪了,呵……”
“所以,那宋國便是把書讀歪了?”
“按說也沒讀歪,畢竟按後世荀況的說法,人性本惡嘛。”七先生露出了嘲諷的笑容,“覺得自己讀書,所以就高人一等,其它人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著?‘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倒是有趣。”八先生忽然笑了起來,“也不知道那位孔夫子究竟是什麼反應?”
“還能有什麼反應?後人們不知道他的身形,我們還能不知道?要不是看在那群后人們身體不行的份上,孔夫子都想動手了。”
“學孔夫子那一套,然後身體不行?”五先生也笑了,“那這群人現在豈不是……”
“是啊,那群人現在正在學習御射之術,只是以他們的身體,呵……”七先生也不懷好意地笑了,“除了那個叫王守仁的確有兩下子以外,剩下的……我只能說,如果回到我們當年的時候,這群人沒有一個能跟著周遊天下的。”
“那他還想這麼做?”十九先生忽然開口了,“就憑他一個人?”
“時代終究是不同了啊。”七先生感慨道,“後世的朝代,都把他當作至聖先師,自然是不可能讓他出什麼事情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沉默已久的三先生忽然道,“你之前說過,這群‘聖人門徒’讀歪了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那麼統兵在外的武將,自然也與他們不是同一類人。”
“沒錯!”七先生點了點頭,“這幫讀歪了書的儒生,怎麼只會讀歪了一本?或者說,他們壓根連兵法都沒讀懂——‘在德不在險’是對外用的嗎?”
“這哪裡是讀歪了,這明明是融會貫通了嘛!”五先生笑了起來,“只要君主修德,四方蠻夷便會受到感化,自願加入中原。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個地步,確實也不需要武將做些什麼了。只是……那大宋真的能做到如此地步?”
“當然做不到。”七先生冷哼了一聲,“雖然他們對自己的事情一向是隱晦不言,但是他們又不是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