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唐談判的同時,大唐的另一支使者,經過長安,來到了漢中。
在同舟閣把新地圖發出來之後,宇文家就成了這片中原上最尷尬的勢力,沒有之一。
漢中作為益州與宛城上庸的連結點,毫無疑問是大漢現階段最主要的攻擊方向,面對益州的一側尚且有陽平關作為依託,有王思政這種擅於守城的名將坐鎮,還可以撐住很長時間,但是面對上庸郡的另一側,只有地形可以作為依託,如果漢軍後勤得力,將領得望,進逼南鄭城下不是問題。而這樣兩路夾擊之下,就算漢中郡人口稠密,錢糧豐足,也絕對禁不起三漢這樣的消耗。
宇文氏眾人自然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不是沒做過應對:兵出漢中,走祁山,攻隴西。想要趁姚秦苻秦彼此消耗之際奪了天水城。全佔隴西郡。但是這個計劃也失敗了。王猛的能力還是超過了他們的預料,在連番大戰之後不知怎麼的說服了乞伏乾歸,裡應外合之下,苻秦攻破了前秦的城門,拿下了天水城。姚氏全族,只有姚興不知所蹤。
而苻秦拿下隴西之後,似乎是未給他們反覆的時間,苻登直接殺了姚萇——本來苻登還想殺了姚氏其餘人,但是還是被苻堅所阻止。不過苻登誅殺姚萇之後,姚家似乎頗為不滿,有反覆之心,但皆為王猛先發所制。沒有探知任何苻洪或是苻堅下令給王猛的跡象,此事頗有可能是王景略一人所決。
也正是考慮到王猛現在坐鎮天水,宇文泰並沒敢輕舉妄動,而是收兵迴歸漢中。而回歸以後,便收到了同舟閣的那份地圖。緊接著,便是洛陽有使者來的訊息了。
“唐使裴度,拜見大周皇帝。”
“大唐使者從洛陽不遠萬里而來,不知有何要事?”
“為解大周今日之困頓。”裴度似乎早有準備,“想來貴國也已經對自己周邊的局勢有所認知。在下也不賣關子:觀漢中邊境,強敵環伺,陛下欲奪天下,又要以誰為目標呢?兩秦三漢,又不知陛下覺得自己能夠敵得過誰?當然,如果陛下甘願寄人籬下,無有進取之心,外臣也不再多言。”
話雖然不客氣,但是宇文泰並沒有動怒。
“事情的確如使者所言。但是貴國既然遣你為使,必有良策,只是不知貴國有何良策教我?”
“良策談不上,只是願意為陛下分析一下形勢。”裴度回答道。
“哦?”宇文泰挑了挑眉,“貴國竟然如此自信?”
“自信說不上,大多數的情況想來於先生和韋先生都已經給您分析過了。”裴度道,“外臣在這裡只是說一些二位先生可能現在還不知道的事情。”
“請講。”宇文泰似乎是自嘲一樣的笑了笑,“可是中原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地處益州偏遠之地,對中原終究是多了幾分遲滯。”
“中原還是那個中原,征戰不休未分勝負,在下要說的,還是益州。”裴度沒等宇文泰繼續發問便道,“陛下的位置至關重要,因而只有投靠大漢,甘為馬前卒,或者作為抵擋大漢的最前線,奮力死戰,並無第三條路可選。而大漢得到漢中,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你們……是指誰?僅僅是指你身後的唐國嗎?”於謹忽然開口問道。
“不愧是於文公,居然這麼快就反應了過來!”裴度讚歎道,“不錯,我所說的‘我們’,自然不是單純指我大唐。畢竟不想看到三漢攻取漢中的又何止是我大唐?”
“如此說來,你們已經聯絡雍涼荊楚的各個勢力了?”
“沒錯,兩秦、蕭梁、楚國、陳國、孫吳都將合兵一處,共抗三漢!”裴度點了點頭,回答道。
“貴使當我國好騙不成?”韋孝寬忽然道,“且不說兩秦和我大周,那南陳和孫吳距離洛陽何其遙遠,中途還要路過宛城,南下需要多少時間?現在距離同舟閣放出地圖的日子尚且不足一月,貴國使者莫非長了翅膀,飛到了荊南不成?”
“荊南暫且不提,但是西北二秦確實已經被我方說動了。”裴度並沒有因為韋孝寬的話語而變色,“如果貴方也能加入這個聯盟,秦國會以武安君為帥,相助貴方守禦陽平關。”
“此言當真?”就算是宇文泰,得知這個訊息後也沒能維持住淡然的神色。
“我等自然不會在此處作假。”裴度回答道,“想來貴國也該瞭解,如果三漢一力攻取漢中,主帥必然是韓、衛中的一人,就算韋襄公與王將軍排程得當,經驗豐富,又能守陽平關到幾時?還是說,貴方有自信能與韓、衛作戰並且戰而勝之?”
“若是能夠得到武安君率領秦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