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準了包拯的請求,找來一個兵士,命他前往軍營一行。
不多時,這個兵士帶著兩人回來了。一個趙光義認識,是那日兄長點兵時小出風頭的小將岳雲。這少年騎術出眾,被兄長安排著操練騎兵,還沒成建制便也沒一同出征。另一人雖是文士打扮,卻也英氣十足,腰間還佩著柄劍,不卑不亢行過禮,說自己名為辛棄疾,眼下在禁軍中做參謀,還兼著劍術教習之職。
“我們軍旅廝殺還是刀槍為主,一群將軍雖然佩劍,但是說起古劍來歷那就並非所長,”岳雲接過話頭,顯然是不想辛棄疾受了小瞧,“但是辛先生詩詞劍術均是一絕,算得上是軍中的劍術宗師,由他來檢視,或許比我們做得更好。”
“無妨。那便煩請辛大人看一下這古劍的形象,不知可有什麼線索?”
司馬光的記憶力著實令人稱道,劍上的細節也是分毫不差。劍鞘呈青綠色,看上去及其厚重,乍一看上去還以為是收起來的油紙傘。
“這個樣式。是先秦時期的式樣不差。這人用的是青銅古劍。”辛棄疾下了判斷,“縱使劍鞘看起來笨重,但裡頭必是一把鋒利輕便的利劍。”
“辛先生可能看出來這把劍的歸屬?”趙光義道,“我聽說,先秦時期,不同國家的兵器也有所不同?”
“從劍鞘的紋路上來看,似乎是古魯國的制式。”辛棄疾皺了皺眉頭,“臣在一本古書上見過,但是……”
“雖然當今中原群雄並立,但是其中並沒有魯國。”包拯道,“就算是孔夫子,也是因為出生地而被劃分為了齊國。”
“莫非這個嫌犯的背後是齊國在指使?”趙光義的眉頭皺起。
齊國自從刮骨療毒,將田氏一族從臨淄派到彭城,半放逐半分封之後就進入了韜光養晦的狀態。重新建立起稷下學宮,讓同樣來到這個中原的諸子有一個地方論道,赫然擺出了一副無心爭霸,專注自身發展的樣子。
不得不承認的是,就目前來看這個戰略是成功的,起碼宋國在選擇攻擊目標時投鼠忌器,沒有將臨淄作為他們的第一目標。
不過,如果這件事情真的被查出來是齊國所為,那就又不一樣了。一個專心學術無心爭霸的齊國,和一個偽裝無害,暗地裡卻在搞小動作的齊國,對大宋的威脅不可同日而語。以趙光義對自己哥哥的瞭解,如果是後者,哪怕要面對來自國內國外各樣的壓力,他也會選擇直接把齊國滅掉——大不了滅掉了齊國之後重新建立起稷下學宮。這樣那群老學究們就算說三道四也不會造成過分的影響。。
“不一定是齊國。”辛棄疾忽然出聲反駁道,“我們現在接壤的可不僅是齊國,還有晉國。以他們的技術,想要模仿魯國的東西,就算是工藝差了一些,我們也未必看得出來。”
“無論是齊國還是晉國都不重要,先抓住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趙光義道,“這麼顯眼的劍,他以為在開封城內走得掉?速去城門詢問士卒!這短短几日,他走不出我大宋的疆土!”
“殿下英明,只是……”包拯忽然欲言又止。
“只是什麼?”
“殿下既然來此,臣便有些事情想讓殿下去做。”
“皇兄已然說過一切都由你來負責,我只是在一旁協助你而已,想要我做什麼,直說便是!”
“那臣便說了……”
趙光義的命令下的很快,自然不會沒有收穫。在對這幾日輪值計程車卒進行盤問之後,在東城門的兩個士兵處得到了訊息:的確見過有這樣佩劍的人出城,因為他身著利器,士卒們還刻意多問了幾句,只是此人聲稱乃遊方士子,佩劍乃是為了防身,而且還允許這兩個士卒們對其進行搜身,士卒們並沒有搜出來任何違禁之物,因此只是多問了幾句,確定此人無害之後就放他出城了。
不過也並非沒有好訊息,根據士卒的描述,此人出城時並未騎馬,而是徒步。如果眾人策馬沿途去追,或許還能追得上。
得到了這個訊息的辛棄疾,帶了二十個從騎,裡面不乏擅長追蹤的精銳斥候。一點時間也沒有浪費,直接從東門跑了出去,追查那個嫌犯。
或許是因為得到了訊息的緣故,原本嚴苛的門禁放鬆了許多——當然,比之前還是要相對仔細一些,不過一連幾天之後,這門禁似乎再次鬆懈下來,迴歸了之前的情況。
當然,對外的鬆懈不代表對內同樣是鬆懈的,在出了這件事以後,大宋的各個設施自然都多加了幾分防備。其中也包括了兵鐵監。
兵鐵監是太祖為了督造軍械新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