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即將發生在這中原腹地的大戰,幾乎將所有勢力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
“終於要開始了嗎?”陳留城內,郭威父子相對而坐。王樸侍坐一旁。
“是的。屆時孩兒便領軍出征。父皇與文伯只需要坐鎮城中陳留即可。”
“小心了。”郭威提醒道,“盯著這座許昌城的,可不只有我們。”
“我知道。除了我們和一心想要平叛的光武以外,隋也在盯著這裡。”郭榮點了點頭,“這將會是一場混戰。但是最終能夠拿下許昌的,必然是我軍。”
“好,你既然有這樣的信心,為父也不囉嗦什麼了。”郭威點了點頭,“不過,你覺得這一次的大戰,誰會贏?”
“魏武會贏。”郭榮給出了一個微妙的答案。
“哦?你居然是這麼認為的?”郭威愣了一下,很明顯這個答案和他的預估有了出入,“莫非你認為魏武的統兵水平遠超光武?”
“並非如此。魏武雖然多被推崇,但是在我看來他和光武統兵作戰相差無幾。”郭榮搖了搖頭,“只是雙方戰意不同罷了。漢軍就算是失敗了,也不會身死國滅,最多元氣大傷休養生息而已。但是魏武若敗,許昌在夾攻之下亦不能保全,魏武本人恐怕也逃不過光武的追殺。因而論雙方兵將戰心,自然是魏武優於光武。正所謂‘哀兵必勝’的道理罷了。”
王樸心念一動,郭榮的話,似乎並不只是在說魏武啊……
陳留地處唐宋之間,北過黃河便是強盛的三晉,西南便是南陽郡,要面對光武的壓力。東方沛城路途遙遠,而且城小民弱,還不如陳留。如果不想被強國吞併,還想與他們爭奪天下的話,也只有許昌一條路可選。如果周軍真的沒能攻下許昌……
王樸又看了一眼郭榮,他所謂的“哀兵必勝”,究竟指的是誰?
相比於周軍中隱隱存在的“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氛,隋軍明顯就好了很多。可以說除了高熲多了幾根白頭髮以外,一切都正常地進行著。
論周邊的局勢,隋軍雖然比周軍強上很多,但是同樣存在著問題:汝南雖然不像陳留郡那樣四通八達,但是周圍的情況也極為複雜:壽春是司馬晉,論文武質量和數量還要比隋高出一籌。
時至今日,高熲也隱約有所領悟,不同勢力能夠來到這裡的文武總數與國家強弱有關,越強盛的的朝代,來到這裡的人也就越多。隋朝雖然算是大一統,巔峰夠強,奈何國家存在時間著實不足:兩代人加一起才享國三十七年,而司馬晉即便是隻算同為大一統王朝的西晉,都要比隋朝的時間長十幾年……
在這樣的差距之下,隋朝的文武不如司馬晉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西側南側的新野和江夏倒是沒有司馬晉那麼強盛的實力,但是這兩座城的地理環境之險惡,比之陳留絲毫不差,隋朝可不想一腳踏進這個漩渦之中,錯失自己的發展機會。
因此,也只有曹魏的許昌最適合成為目標:兩個勢力的文臣武將質量相差無幾,而許昌要面對比隋更強的外敵。
關於曹魏的戰略,隋朝內部並非沒有爭議,但最終還是高熲一錘定音。事實的發展也正如他所預料:魏武並沒有選擇保守的困守孤城的戰術,而是選擇了最有氣魄的硬碰硬。也正是因為這個選擇,給了隋一個機會。
而為了爭奪這個機會,高熲親自掛帥出征——其實這個機會本來應該是楊素的,但是出於那些眾所周知的理由,楊素被“剝奪”了出兵進攻許昌的機會。由高熲自己帶著韓擒虎、史萬歲、賀若弼、達奚長儒、賀婁子乾等將軍出征。
而楊素,自然也並非是棄之不用:汝南城東邊就是壽春,司馬晉要是對汝南沒有想法才是怪事。一旦被他們得知汝南空虛,絕對會大軍出征。出於這個想法考慮,帶走與楊素不和的將軍再留下楊素守汝南也算得上是適才適所。
宛城、許昌、汝南、陳留的各自動作,在有心人眼裡,自是能夠看得清清楚楚。
洛陽的草廬內,今日便又迎來了那位熟悉的客人。
“殿下來找在下,可是為了許昌?”又是熟悉的棋盤,又是熟悉的二人對弈。無論是草廬的主人還是草廬的客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對局。
“長源的判斷還是這麼準確。”李世民落了一顆黑子,“玄齡有一句話說的很對:‘我們可以不在乎誰拿下許昌,但是不能讓光武拿下許昌。’只是,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讓光武拿下許昌?”
“光武或許會攻破許昌,但是他絕對不會佔據許昌。房先生和杜先生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