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
高熲心很累。
明明是熟悉的班底,明明是熟悉的一群人,死了一次之後再見面,再在一起共事,經營的地盤也要比之前小,但是為什麼會感覺比之前還要心累呢?
想了想現在毫不掩飾敵意的楊素史萬歲、歷經一世也分寸不讓的韓擒虎賀若弼、政見迥異的李德林和蘇威……
如果說就這幾組矛盾倒還罷了,但是隨著幾個在野人才的加入,朝堂上更是一片混亂。用蘇威的話說,這就是一群反賊——歸根結底,還是楊廣搞出來的爛攤子,把好好的大隋臣子都逼成了反賊。
所幸這群人雖然在朝堂上吵來吵去,活還是好好幹的。要不自己真的撂挑子不幹了吧。
高熲的這個想法剛泛起就被壓了下去,就現在大隋這個情況,自己要是不幹了,怕不是瞬間分崩離析——就算是楊堅也沒有能力把這混亂的朝堂捏成一起,他、楊素、史萬歲三個人現在也只是維持了表面的和平而已。
汝南郡的地理位置還算可以:西側是四戰之地反而都彼此顧忌著不敢佔據的新野以及與新野一水之隔的襄陽。南側是環境更加惡劣的江夏,西北側則是許昌的曹魏、南陽的光武、陳留的周以及……洛陽的唐。
至於東側,主要敵人是司馬晉,其南北則是梁、西楚、楊吳等一些小國。
這麼粗粗一看,該攻略的勢力無需多言:必然是許昌的曹魏。
只是……高熲分析著手裡的情報,對比了一下己方,搖了搖頭。
曹魏的勢力並不弱,無論是人才素質還是數量,都不比隋朝遜色。雖然聽說那位荀令君和魏武之間迄今尚未化解矛盾,但是和自己這邊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倘若魏武率領五子出兵汝南,隋應該如何以對?難不成真的由楊素帶著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頂上嗎——這四個人一起行動怕不是直接就得打起來,但如果大隋不能全力以赴又該如何應對這種陣容?
思及此處,高熲無奈的發現,自己從一開始能選擇的就只有一條路。
“高大人,長孫大人回來了。”外面的屬下忽然稟報了一條訊息。
“快請。”收回無聊的思緒,高熲對屬下下達了指示。
很快,一箇中年人風塵僕僕地走了進來,臉上卻帶著一絲憂慮。
“季晟,情況如何?”
“大人,超乎尋常的順利。”長孫晟回答道,“只是,我懷疑……”
“不止一股勢力在盯著許昌,是麼?”雖然是疑問句,但是態度卻極其篤定。
“是的,我甚至覺得那位光武帝已經察覺到了。陰謀的氣息實在是太明顯了。”
“你錯了,季晟,這不是陰謀,而是赤裸裸的陽謀——光武知道,魏武也知道。”
“陽謀?”長孫晟一愣,隨後反應了過來,“沒錯,確實是陽謀。”
“希望東漢去進攻曹魏的,絕對不止我們一家。反過來講,光武帝會因為知道我們希望他去進攻魏武就去跟魏武講和嗎?不可能。對於光武帝而言,就算我們不在後面煽風點火,他的第一目標也必然是魏武。而相應的,魏武也明白,無論自己再怎麼解釋再怎麼掩飾也沒用,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就要承受相應的代價。”
“這麼說,曹魏必死了?”
“如果只有光武,那不一定是必死之局,但是有我們這些人渾水摸魚的話,曹魏……必死,不會有人以接收魏武為代價去面對光武,也不會有人敢接納魏武。”
“那接下來就是如何搶先別人攻克許昌的問題了。”長孫晟道,“在宛城裡公佈事實的,無非是兩個目的:一個是吸引光武的注意力,另一種就是我們這樣意在許昌的了。”
“季晟,你覺得光武對許昌是一種什麼態度?”高熲忽然問了另一個問題。
“嗯……對於光武而言,許昌如果能拿下,他應該不會介意,但是如果被別人拿下了,他也不會強求——他的第一目的還是要魏武去死。”長孫晟想了想,回答道。
“那你覺得,魏武又是一種什麼態度?”
“以魏武的為人,他肯定能猜到我們的圖謀,以他的性格,必然不會選擇困守孤城這種最屈辱的方式,最大的可能性便是擺開陣勢與光武一戰。輸了萬事皆休,如果僥倖勝利,回師許昌也來得及。”
“所以我們要選擇的是速度最快,損傷最小的方式。”高熲做出了判斷,“季晟,先休息幾天,到時候恐怕要麻煩你往陳留、洛陽一行了。”
“是要我摸清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