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氣吞萬里(1 / 2)

劉裕此時此刻,頗為焦頭爛額。

如果是戰場上的麻煩,他能夠輕鬆的解決,但是政治上的事情,遠不是這麼輕鬆就能解決的。

比如薛安都和魯爽的單挑;比如檀道濟和謝晦的相顧無言;再比如舉報臧質的王玄謨……

當然,上述幾個的矛盾不過是小事,對劉裕來說,最大的矛盾反而是他自己造成的:王鎮惡和沈田子。

這種生前血仇兼自己拉了偏架的行為,讓這兩個人只能用“有我沒你”來描述——最終,王鎮惡留下了一句話,直接脫離了宋軍。

“既忌憚吾祖父,那吾自尋也。”

王鎮惡的出走,成為了引爆宋朝內部矛盾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群人可以說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讓鎮壓這些人的劉裕心神俱疲。

好不容易將內部的矛盾捋順,藉助劉穆之、王弘、王玄謨等一干重臣的幫助下,讓內部逐漸走向了正軌,但是這個時候,來自廬江的使臣到了。

使臣名為徐知誥,他帶來了一個訊息。

壽春的司馬晉與金陵的大明,結盟了。

這對於劉裕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壞訊息。

徐知誥的來意,他們很明白,無疑是在對他們釋放一個和解的訊號。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徐知誥的話說,楊吳承認陸戰上打不過劉宋,但是如果據城死守,必然會讓前來攻擊的宋軍頭破血流。到時候掃清了江東的大明回軍,楊吳和劉宋玉石俱焚。

而且也不知道楊吳從哪裡得到的訊息,他們非常篤定司馬晉不會南下廬江,所需要面對的敵人只有金陵的明。

作為身經百戰的統帥,劉裕直接無視了徐知誥說辭的前半部分,無論是示弱還是示強都可能是敵人的煙霧彈,尤其是對方還屬於後人的情況下,想確認對方的強弱只有真正在戰場上打一次才能確定。但是對方說的後半部分卻不能不在意。

司馬晉同盟了大明。

作為司馬晉的掘墓人,沒有人比劉裕更清楚,最強勢的司馬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哪怕自己身邊有一群優秀的文臣武將,但是也不敢說能夠戰勝最強的司馬晉。

至於大明……

雖然不知道大明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勢力,但是有資格能和司馬晉結盟的國家,想想都知道是怎樣的存在。

這樣的兩個勢力同盟了,其目的可想而知。恐怕徐知誥所說,並非虛言。

至於徐知誥把這番話帶給他們的意思嘛……

仔細想想都能察覺到,這些話裡的奇怪之處。比如:結盟本來是私密的事情,為什麼楊吳能夠打探到?如果楊吳的間諜強到了這種地步,又怎麼會把態度放的這麼低?

這其中的種種不協調,讓劉穆之、謝晦這些善謀之人察覺到了某種可能性。

也許,大明和司馬晉之間的同盟,也不是一條心?

“所以,這些都是你們的猜測?”御書房內,看著兩個最信任之人做出的謀劃,劉裕微微皺眉,“放棄進攻廬江的計劃?”

“與其說是放棄廬江,倒不如說是放棄把廬江作為第一進攻目標。”劉穆之回答道。

“也就是說,你們兩個都相信了那個徐知誥帶來的情報?”

“至少就目前來看,我們覺得那個徐知誥的訊息是可信的。”劉穆之道,“對於我們而言,他們已經是後人,也就是說,我們的情報對於他們而言近乎單向透明。”

“你的意思是……”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放低態度,自承野戰並非我軍對手,那麼這件事很大程度上是真的,同樣的,對方認為能夠在守城中大量消耗我軍,也是真的。”

“陛下不妨思索一下,如果陛下面對高祖或者光武的時候,會提出怎樣的要求呢?”謝晦在舉了個例子,“當然,以陛下之能,或許會想著與淮陰侯、長平侯、亦或是光武在陸地上一較高下。”

比方雖然不恰當,但是劉裕聽明白了。

前人的資料對後人來說是透明的,那麼弱小的後來勢力在與強大的前國打招呼的時候必然會選擇最合適的態度,不讓前人產生厭惡之意。

就以這個名為楊吳的勢力作為例子,如果對方直接說己方戰力很強,那麼以自己的性格,反倒會上手去試一試這個勢力最強的名將究竟有多強。反而向現在這樣,說自己野戰能力不行但是善於守城,那麼為了避免攻城中的大量消耗,自己反而要思量一二。

“那麼可不可能是對方之中存在高人,故意行調虎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