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遞為秦將(1 / 2)

自從孝公將內部捏成了一條繩之後,大秦這臺機器開始執行起來,如張儀、章邯、尉繚等人也進入了朝堂。

以樗裡疾、尉繚、張儀等人組建的情報系統,最先將大秦周邊勢力的訊息傳回長安。

事實證明,武安君說對了:函谷關和武關關外,是不同的敵人。

函谷關外的勢力,名為“唐”;武關外的勢力,名為“漢”。

坐鎮潼關的蒙恬,開始遵照武安君的規劃,逐步遷移百姓,做好棄關的準備。

漢中的周,路途遙遠,不足為懼。

威脅最大的,便是安定的“唐”。

一開始,眾人並不明白,為什麼同一個姓氏,同一個國號,卻被算作了兩家,直到後來,范雎說了一句:“如果姜齊後人掀翻田氏,重建齊國,那麼和之前的齊國算一家?還是算兩家?”

一瞬間,疑惑迎刃而解。

但是這樣一來,就衍生了另一個問題:這兩個唐之間,有沒有可能存在聯絡?一個是否知道另一個的存在?

“按照最糟糕的情況考慮吧。”尉繚提出了建議。

最糟糕的情況,也就是兩個唐之間已經取得聯絡,甚至雙方可以存在武將的交流、借調。

“如果是這樣的話,宛城的漢國將是我們不得不爭取的物件。”樗裡疾道,“我們可禁不起兩線夾擊。”

“但事實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范雎這個時候忽然道,“就算這兩個唐合為一體了又怎麼樣?我們最開始的計劃難道不就是死守潼關,攻取安定嗎?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區別。”

“倒也是。”樗裡疾點了點頭。大秦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找一個地方擴張,在洛陽宛城關口阻隔,漢中路途遙遠的狀況下,能選擇的地方只有安定。

“區別還是有的。”尉繚這個時候發話了,“兩家存在交流的話,雙方的文武互相借調,很可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此言不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找到盟友才行。”范雎道。

“這麼說的話,不知道大家是否聽到了最近長安城裡的流言蜚語?”一直沉默的張儀忽然開口。

“你是指……那個漢國滅秦的流言?”樗裡疾看向了張儀,“你覺得這事情是真的?”

“必然是真的,這事情經不起查。”

“但就算是真的,也不會更改我們的戰略。”樗裡疾的態度很堅定。

“無論是誰散佈的這個流言,他的目的其實也很明確——想在我們和漢國的關係上紮根刺,僅此而已。”范雎道。“不過本來我們也是要防著兩家的——我不相信漢國和唐國能夠精誠團結。”

“是啊,能夠散佈這種流言的,想想都知道絕對不可能是漢國。”張儀冷笑了一聲,“這樣的話,我去一趟宛城好了。我就不相信漢國能坐視唐國攻打潼關而不動心。”

“張子親往,我等皆可放心。”尉繚道,“漢中那邊,也需要派個人手——雖然漢中路途遙遠,但是還是要做好聯絡。”

“那麼我去吧。”范雎道,“合縱連橫,我與張子更為擅長,軍略謀劃,還是二位更為專精。”

“接下來就是討論進攻和防守的人選了。”樗裡疾提起了下一個話題。

“這反而沒什麼好討論的。”范雎挑了下眉,“王家父子和章將軍配合小蒙將軍守把潼關,攻城掠地還是要看白……要看武安君,帶著蒙老爺子、李將軍、穰侯。只是……”

“你想說什麼?”

“唐會想不到我們是武安君統兵嗎?”范雎道,“或許這話從我的嘴裡說出來可能會有些輕視武安君的意思,但是我們在謀劃的時候難道不是應該從最壞的情況來考慮嗎?畢竟我們對他們而言,是‘古人’。”

“對方知道我們會派出武安君,所以會派出足夠強的對手來面對武安君——最差的情況,就是對方集結了主力,想要一波直接殲滅我們。”樗裡疾明白了范雎的意思,“我們並不知道,對方會有什麼來應對我們的手段。”

“所以,你是想……”

“我們得想想辦法,和雍涼地區的勢力取得聯絡了。”范雎繼續道,“正所謂遠交近攻,他們可以這麼做,我們也可以這麼做。”

有一句話叫,謀臣們的計策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執行力上的區別;優秀謀臣提出的計策能夠有效的執行,而平庸的謀臣,提出來的計策不會得到良好的執行。

這麼說的話,秦國的謀臣可謂是佔盡了便宜。畢竟,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