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個名字傳遍大周開始到現在,聽說過的絕對不會認為她能像鄰家婆婆那樣和藹可親。
必蘭婆屬渤海郡鴨淥府俄末慄族人,一個放眼整座大周王朝都屬另類的少數民族。
據史書記載,俄末慄族世代居住於極北之地,那裡常年冰天雪地,至今雖說已被納入大周版圖,但知曉的都明白,用兵不血刃來概括當年那段極北之地的征伐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真要講起來,百年前天問帝問鼎中原後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北上征伐,試圖將大周疆土擴大到舉世無儔的宏大版圖,成為全天下數一數二的龐然大物。只是卻鬧了個笑話,因為極北之地壓根就沒有任何一個能稱之為勢力的部落,全都因環境惡劣,最多的族群也只有一兩百人。
因此,納入大周的極北之地也是東西南北四大督衛府最最清閒的地方。
卻也是最考驗人的地方。
言歸正傳,再說回俄末慄族。
因得後來氣候變化異常,於千年前此族群便舉族南遷至如今的渤海郡境內。
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僅有一百多位族人的俄末慄族開始與當地族群結合,歷經數百年演變便有了如今的俄末慄族。
俄末慄是音譯過來的官話,在當地的意思是媽媽。
顧名思義,這是個屬於半開化民族的母系氏族。
只是俄末慄族的母系,就有些令人膽寒。
追根溯源,俄末慄族當時遷徙到此也是受盡冷眼,因得人口稀少處於弱肉強食的食物鏈條最低端,不僅要受周圍一些氏族的欺負,甚至還要按時上貢。
不管到哪裡,有壓迫便有反抗,久而久之,整日裡被欺壓,這個來自極北之地如同凍土一樣骨子裡自有硬氣的氏族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握緊了手中的柴刀,將本該指向動物的刀尖移向了壓榨他們恁久的部落。
於是乎,常年的打鬥搏殺,養成了彪悍的民風。
不僅僅是男人,連得女人都是上一刻能燒水做飯下一刻便能提刀上馬爭殺四方的強橫存在。
是以慢慢發展下來,周圍氏族部落對其十分厭惡,切斷一切利益往來,開始孤立這個事實上就是被他們親手逼出來的兇悍部落。
尤其是幾百年發展出來的通婚,也在刻意孤立下取締。
以此,俄末慄族人丁更加稀薄。
據可考府志記載,俄末慄族最慘時人口未過百,田間地頭盡是翁嫗,難見青壯。
也不知是誰的建議,當時的族長竟鼓勵近親生育,無關身份、輩分、年齡,只要合適,立馬行房。
不得不說這一舉措收效甚巨,不足百年,俄末慄族人口突飛猛漲,這也就造成了一個被人唾棄的局面:有違人常。
只是常年被孤立的俄末慄族發展至此已然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哪還管顧得了其他?便更遭周圍部落氏族唾棄。
如此一來,本就民風彪悍,更是忍受不了別人的如此對待,是以手中的柴刀不再是單純的自保,而是掠奪。
更是因得世代受盡冷眼,心理變異,開始了教人聞風喪膽的姦淫擄掠。
仍舊是冥頑不化的弱肉強食,造就瞭如今莫說渤海郡,即便是整個遼東、震東督衛府轄下都聞之色變。
本就實行羈縻政策的大周,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縱,只要不危害到政權根基,當權者眼中不過是狗咬狗的自相殘殺,聽之任之,不足為慮。
當年夜三更於大周朝遊歷,對這個族群也是避之不及,甚至在渤海郡還親耳聽人說過祖孫三代五個女人與一個男人行房,可真是讓人想想便覺噁心。
俄末慄族也不知在何時機緣巧合下得到一種陰陽調和的秘術,對女人極其有利,男人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修煉的鼎爐。
這秘術唯一的壞處便是族中男人大多短壽,畢竟如此秘術,要麼採陰補陽,要麼吸陽滋陰,指定會消耗一方陽壽,要不然天理迴圈,怎能合乎常理?
如果單單是這俄末慄族的族風及族規也不至於讓這個族群在大周朝惡名遠揚,能有如此昭著臭名還要歸咎於這個必蘭婆。
必蘭婆從小修習秘術,未到三十歲修為便出類拔萃,於武道中可比擬天象的境界,這在俄末慄一族中也是天賦異稟,自然便被崇尚武力的俄末慄族人推舉成了族長。
必蘭婆自然不簡單,七八歲便修行房中秘術怎麼可能會是好相與的角色?
剛坐上族長的位置,便帶人去周圍幾個小族群部落裡搶回幾個男人供族中女子享樂。那些個族群部落是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