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美味佳餚(1 / 3)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晚宴安排在正廳,正對著那一方小池。

說是晚宴,也只是與老百姓的飯點差不多,這才剛剛酉時,對於在田裡勞作了一天的莊稼漢而言,這是回家吃飯最合適不過,簡單吃過後,街頭巷尾一湊,天南海北的瞎聊,不只能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也能趕走這一天的疲憊。

對於亓莫言這種同級別的官宦抑或是那些個有錢人來講,那該稱作宵夜的晚宴基本都是要等天黑掌燈以後才會開始,各種鶯鶯燕燕,才叫晚宴。

誠然,亓莫言是沒有這種習慣的,不管他一廂情願的一眾人在不在這裡,對他而言,那種只是喝酒互捧或是拍馬逢迎的場合,的確融入不進去。

單單從這一桌子的碗筷與飯菜就能瞧出亓莫言的用心良苦,那一副副連一些王公貴族家中都不多見的象牙筷子,白瓷茶碗,白玉調匙,單獨拿出來還不算什麼,關鍵這顯然是一套,便不是一般富貴人家所能有的。

飯菜自然要等客人到來才能奉上,這也是有很大的講究,畢竟溫度也決定菜品給食客的第一觀感,再加上時間的把控,也會影響菜餚的口感。

這不是亓莫言講究,這是因為亓莫言知曉夜遐邇講究他才會如此講究。

餐前甜食選取的是眼下並不常見的杏花糕,這東西講究的就是個時令小食,採當季鮮杏花輔以米粉蒸制,就是米粉也要用特殊器具舂搗至黏稠,那樣做出來的才最是軟糯。而杏花多開於二月底,此時要找尋要麼去往南方溫和之地,要麼就是還未開放的花苞,不同於秋時的桂花,在初春時節裡吃到本就是奢侈,這杏花糕雖說不如桂花糕的難得,但也是尋常人家想到不敢想的美味,再加上口感口味質感卻也是如此無二,怕是老饕也嘗不出內裡區別。

旁邊一個碗身印有喜鵲還巢柳枝搖的青瓷蓋碗,內裡是白玉芙蓉羹,以最是鮮嫩的雞脯肉加山泉水磨製而成的嫩豆腐,用木棒敲打成糜狀,再攪拌上勁;取蛋清不要蛋黃,充分攪打至起沫,兩者一左一右下入沸水鍋,僅以鹽調味,湯成清色可見底,蛋清如芙蓉,雞脯肉似白玉,兩兩相合,鮮美無比。

一葷一素,一甜一鹹,一湯一面,相得益彰。

僅僅是餐前小菜便如此講究,也足以看出亓莫言的用心。

作為東道,亓莫言一一安排著落座,緊接著又是一番絮叨,把夜三更跟兩個大和尚晾在一邊好不自在。

桂花糕與白玉芙蓉羹的分量也不過是一口一碗,就連夜遐邇如此細嚼慢嚥也不過是輕啟朱唇香舌半卷,入口即化的桂花糕,借用肉中有白玉蛋清中含芙蓉的湯羹一衝,一碟一碗便見了底。

平日訓練有素的兩名丫鬟一個在前面撤碗換碟,後面緊跟著一名便將竹托盤中菜餚擺上。

竹托盤靠近夜三更時,淡淡的竹子特有的氣味,加上些許溫和的氣息,都在說明這托盤在上菜前也是經過加熱的,既保證菜餚在運送途中的溫度,又能在靠近客人時以竹子的清香刺激食客味蕾。

夜遐邇面前的菜餚分量與兩個大和尚的相比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夜遐邇的要沒事小碟要麼是蓋碗,兩個大和尚的基本都是用盆子,讓一旁夜三更不得不再次重新審視這個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的棋道高手。

不得不說,下棋最考驗一個人的心性,鍛鍊一個人的耐性,常言棋如人,亓莫言如此細心,也可以看出他在棋道上的造詣。

先是八寶葫蘆雞,緊接一道麒麟鱖,再就是玲瓏石榴包,加一片好似都要透明的琉璃肉,四個小碟於面前一一擺開,夜三更不免腹誹,果然還是有錢人家。

照顧著夜遐邇的眼盲,亓莫言一一介紹著菜餚名字、製法,有些帶著典故的亓莫言也是講解得當,讓夜三更又嫌其甚是囉嗦,不排除班門弄斧的嫌疑。

夜遐邇只是細嚼慢嚥,也不見說話,偶爾也僅僅是“嗯”一聲用來告訴對方自己在聽。

四個前菜吃完,後面便是一葷一素的小炒。

一個是時令蔬菜響油春筍,提前醃製,上桌前略燙,用特殊的料油燒熱以後澆在其表面,溫度控制得當,時間把握合適,在端到食客面前時仍有輕微響聲,熱油的香氣下輕咬一口,清脆可口。

還有一道按理說是葷菜,可是如夜三更這種牛嚼牡丹的人,在一整碗都下肚後仍舊沒有嚐出這是什麼。

粒粒分明似雀舌,讓夜三更想起前朝有位縣官,自詡體恤民生關愛百姓疾苦,還有一首以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聞名於世的五言詩《憫農》傳世,是蒙學孩童必背詩歌。只是絕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