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坐而論道(2 / 3)

小說:負刀江湖行 作者:老王抓小妮

僅是傳說三術歸元可知曉前後五百年,有如天人俯察人間,真實與否未可知。”

顯然也是接受了這個道士的言行方式,夜遐邇並未表現出不耐,只是緩緩道:“求機緣,解吉凶,卜陰陽,不過是本源,心境如一,何處不是大道?”

張三封點頭,“求個甚道,不過隨心,方得自然。”

一直不曾說話的張九厄忽然道:“平日強行求無為,反倒是適得其反。前些日裡二小姐那幾句真如佛家當頭棒喝,把貧道點醒,遠禍慎行清心寡慾什麼的,貧道真真是求不來。眼下更是身陷自身桎梏,道心有此劫數,也是情理之中。”

張三封卻是道了聲“福生無量”,好似唱和道:“這塵世吶,守世人是為道,守這道為世人。道為何?道可道,非常道。人為何?人事人,非常人。守世人是為人,守一人亦是為人。道化我為道,我求道為我。我是人,人是我,我守我,人守人。道化道為我,我求我是道。道亦是人,人可謂我,遂爾可稱人是我是道。”

張三封一番拗口如繞口令一般的道情讓夜遐邇沉思不語。

猜到張三封這是就“人我道”翻來覆去如絮叨一般卻又同開悟似的高深言論繞來繞去,想來是針對的前幾日在山下時自己駁的張九厄那一回。

只是即便自己明瞭,卻也無法回斥。

任她如何舌燦蓮花口吐珠璣,此時此刻卻真真開不了口。

畢竟是有理有據,這般道法自然的天理迴圈,恰恰是自己那日裡的意思。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這個小蓮花峰裡的道士,一身修為果真深不可測。

“求個隨心,所謂甚道?”

卻是夜三更忽然開口,恰恰借用的便是剛剛張三封的言語。

其人之道還彼之身,著實有趣。

正自陷入心境裡猶如著魔一般只顧想著這段話的夜遐邇恍然回神,剎時巧笑嫣嫣,也不開口,就只是抿嘴輕笑,如沐春風。

他高就他高,清風上山腰。

他弱由他弱,明月不動任江濤。

張三封頗有深意的看了眼相較而言話不多、不知曉內裡詳情只道是個秀氣書生的夜三更,內心激起一層波瀾。

“夜施主好心境。”這個修行數十年已然可稱作是武當名副其實第一人的袒胸道士由衷誇讚,“聽聞過山外一句夜家有兒夜三更,如此看來一點都不為過。”

夜三更啞然失笑,並沒有接話的意思。

“只是施主所謂的心,我不解其意。”這個袒胸道士難得的整了整衣服,正襟危坐,語氣也沒了平時的懶散,“剛才於蓮池一處,施主觀字悟長安,這一手玄妙手段讓人摸不清頭腦。據我所知,施主武道修為也是駁雜,如此一身繁而不精的修為,可有那心中的道之所在?而且,又如何與我道教那一牆蘊含著無上道門精氣神的千人書就產生了感應?”

顯然這道士一通說道,是想要與夜三更掰扯掰扯,這姐弟倆不同於他們道門的唯心之道。

如此直抒己見,深意自明。

“天下大道無外乎四家,道教五術法自然,清靜無為;佛家普度誦圓滿,一心慈悲;儒家經典唯錯對,言出法隨;三教之外是武道,雜且繁,一力降十會。我弟弟一心以武證道,怎就不唯心。武道練武,道教習武,儒家講武,佛門參武,俱是武之一途,何處不是心源?”

夜三更自然是不擅長這種口舌之爭,心思不知曉跑到哪裡去。

說話的便是是夜遐邇。

“想必三封道長也是聽了山口處與九厄道長的一番說辭,那我也問問三封道長,何為道。”

張三封道:“如道教,無為;如佛門,慈悲;如儒家,錯對;如武道,是非。”

簡而易之,細分如是。

“何謂無為?何謂慈悲?何謂錯對?何謂是非?”

針鋒相對,相對而論。

“機緣,福澤,香火,氣運。”

侃侃而談。

“天上,人間,廟堂,江湖。”

娓娓道來。

三教辯論不比武道爭鬥,論輸贏講勝敗說生死分恩怨。

三教中如機鋒如佛偈如機辯,含糊其辭卻又讓人聽完沉浸其中,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要義各有各的心思,只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理解,便是一千種說道。

如此,天上機緣,人間福澤,廟堂香火,江湖氣運。

如此,天上氣運,人間香火,廟堂機緣,人間福澤。

如儒家對對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