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十六師團佐佐木支隊的“戰鬥行動”,大量殘兵敗卒、俘虜和難民遭到了屠殺,在這個師團的主力部隊,情況無疑也是相同的。當然,大量屠殺不僅僅是這個師團的所作所為。對此,該師團第三十三聯隊的部隊史也這樣寫著:“開進城內的日本軍,都有敵軍前來集體投降,一時難以處置,但這些前來投降計程車兵後來下落不明,因而它作為戰後南京的屠殺事件,引起世界各國傳說紛紜,毀壞了我軍具有傳統的名譽,實為遺憾。”(大江志乃夫:《昭和的歷史·3·天皇的軍隊》,第二六五至二六六頁,小學館版)
順便提一下,據第十六師團參謀長中澤三夫的宣誓供詞,第十六師團指定進行掃蕩的地區劃定為“大平山(系太平門之誤——洞富雄注)、上元門、下關和中山路”(《運速》,第三○九號,見洞富雄編前引資料1,第二四四頁)。就是說,在城內,以中山東路、中山北路(通挹江門)為界的東北部;在城外,決定從太平門以西,到揚子江岸邊的上元門和下關為止。
第十六師團一中隊隊長島田勝己曾經說過:“戰鬥與屠殺,從其現象上看來大概相差無幾。在進行殊死的攻防戰過程中,其殘酷的死亡情況與屠殺毫無二致。就其動機來說,如果錯走一步,戰鬥也會變成屠殺……在這種戰鬥行動中,有時到處都發生不正當的殺戮行為,這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