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世人,真知亦即理性是實相之根源,或許真知就是一切存在所依賴的本原,有真知者即存在……」
「但真知主義也說惡與罪是虛相,他們所談論的虛實僅是倫理道德,而非存在與否。」
「……奧克塔維亞先賢說水、氣、無定型之物或火是一切的本原,或許它們所構成的事物就是存在……」
「人族先賢們都提到虛無之概念,他們試圖論證虛無之存在。但他們認為一切皆由某種基本物質構成,如若虛無就是空無一物,那它就不是由基本物質構成的存在,這反而與其自身的觀點相悖。」
「……或許只有存在,而無非存在……」
「但當世人討論非存在時,非存在就一定具有某種意義,如非存在並無意義,世人就不會意識到並開始討論它。」
戴斯蒙終於無言以對,似是放棄道:「恐怕,如愚一般的凡者最後只能向諸神求索答案罷……」
「向諸神祈禱,也是一種回答。」維賽裡饒有趣味地見證戴斯蒙的窘迫,「依照先賢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論,一切事物都處於永恆的變化之中,那麼世人就永遠無法回答『什麼是什麼』的問題。因為世人的知覺狀態是永恆變化的,只能直觀地看待一切處於變化中的事物,他們必須無窮無盡對事物進行描述,『是』對於他們來說僅是『等於』。『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說這條河是什麼河,只能說這條河就是這條河,因為當你說出口後,面前的河就已經不是原先的河。」
維賽裡繼續道,他的話語依舊平緩:「但世人總是在討論『什麼是什麼』的問題,就像老朽所問,『什麼是存在』。那麼,存在之所以存在究竟是因為什麼?」
充滿智慧的老者自問自答:「老朽借用先賢的言辭而將之稱作『純粹思維』,一切事物首先要被思維,而後才能存在。事物必須首先在世間佔位,然後被思維把握,被語言識別,最終才能成為世人口中的存在。思維是存在的居所,語言是思維的居所。實際上,老朽一直以為,所謂神明亦是一種純粹思維,這種純粹思維造就了一切存在,世人只是將這種偉大的純粹思維稱作神明罷了。」
「所以維賽裡大學士想教導愚什麼?」
「老朽有幸接觸到偉大的純粹思維,或曰神明的存在,受領了祂所給予凡者的語言。凡者的思維是語言,而上神的語言是《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