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的紅薯逐漸露出了真面目。
一株紅薯藤下,竟然結出了近20個大小不一的紅薯,有的圓潤如球,有的則略顯修長,但都散發著誘人的光澤。
秦教授和他的學生們興奮地繼續挖掘,發現這樣的高產情況並非個例,而是一片田地普遍存在的現象,有的紅薯甚至結得更多。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這豐收的景象所震撼,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成就感。
秦教授一行人內心的興奮更是難以言表,源自於他們新研發的“商薯19號”在這一片沙質土壤中展現出了驚人的產量,遠遠超出了預期。
不僅驗證了他們科研團隊的努力與智慧,更為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
秦教授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那是對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自豪與喜悅。
農場長汪保國與範正同樣滿心歡喜,他們的興奮源自於眼前這片紅薯田的豐收景象。
汪保國望著那一個個飽滿的紅薯,心中盤算著養豬場即將到來的豬仔們將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這無疑為農場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轉頭對範正說道:“看,這些紅薯,咱們以後可不怕豬仔們餓著了!”
範正點頭贊同,臉上同樣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老師,您看,這一株紅薯結得可真多,比我們實驗田裡的產量還要高出不少呢!”秦教授的學生興奮地指著剛剛挖出的一株紅薯,言語中滿是驚喜。
秦教授並未因初到農場的興奮而忽略了對土壤的研究。
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著這片沙質土壤。
:()早知道系統能掙錢,還下鄉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