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的藤蔓部分,同樣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經過適當處理後,也是豬隻喜食的好料。
但是,當前農場紅薯的畝產量卻成為了制約飼料供應的瓶頸。
受限於傳統的留種方式、匱乏的肥料資源以及未經改良的種植技術,每畝地的產量僅徘徊在1000斤,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豬需求。
面對這一現狀,池雨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
回想起前世的記憶,那裡農業技術發達,農作物產量屢創新高。
玉米的畝產量輕鬆突破900斤大關,而紅薯更是令人咋舌,常規種植下即可達到3000至4000斤的驚人產量,更有部分優良品種能夠衝擊5000斤的高產記錄。
這些數字如同一束束光芒,照亮了池雨微心中前行的道路。
為了提升農場的飼料產量,決定從源頭抓起。
深思熟慮後,池雨微更加堅信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關鍵在於種子的最佳化。
當前70年代的農業技術只是平平,肯定無法與未來科技賦能下的種子相比。
尤其是與系統內那些經過精心選育、效能卓越的品種相比。
帶著這份認知,池雨微再次沉浸於系統的廣闊資源中,如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尋寶。
經過一番細緻的搜尋與比對,一款名為“商薯19”的高產紅薯品種躍入了她的眼簾。
這款由農科院精心選育的澱粉型優質紅薯,不僅產量驚人,品質卓越,還具備高出粉率的特性,無論是作為鮮食還是深加工原料,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潛力。
春季播種後,其畝產能力可達一萬斤之巨,這在傳統農業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更令人欣喜的是,“商薯19”還具備結薯早且集中、適應性廣泛以及抗逆性強等優點,這些特性無疑為農場的實際種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保障。
池雨微心中暗自決定,這就是他們農場提升紅薯產量的關鍵所在。
並未立即採取行動購買,而是明智地將這一發現標記為收藏,同時迅速在計劃書中新增了“優良薯種引入計劃”的章節,詳細闡述了“商薯19”的優勢及預期效益,為後續的申請與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玉米,雖然其畝產量相比紅薯而言略顯遜色,但池雨微清楚每種作物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與用途。
計劃繼續保留玉米的種植,但會在種植面積上做出適當調整,讓紅薯佔據更多比例,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
即便是系統內的普通玉米種子,其效能也遠勝於農場當前所使用的品種,這將為玉米產量的穩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援。
確定了種子最佳化策略後,池雨微決定保持謹慎,等待農場領導的審批與支援。
任何改革與創新都需要得到管理層的認可與推動。
在獲得批准之前,實際行動暫不開展,利用這段時間進一步完善計劃細節,確保每一步都穩妥可行。
關於如何從系統中取出這些優質種子,她心中也已有了初步的想法與規劃,只待時機成熟,便可付諸實踐。
計劃書中,豬飼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後,池雨微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養豬事業的全方位提升。
擁有優質的種豬與充足的飼料作為堅實基礎,接下來的關鍵步驟便是構建起豬群的健康防線,確保它們能夠茁壯成長,遠離疾病的侵擾。
疫苗接種是預防常見豬病、提升豬群整體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但是,池雨微瞭解過了,她們南田農場養豬根本沒怎麼接種疫苗。
那時候也沒有獸醫這個職業,豬生病了,找的是養豬的老手,憑經驗,找些草藥煮給豬吃,運氣好活了,運氣差掛掉了。
以後要是養豬場開起來,給豬接種疫苗,還得想其他辦法。
目前就只能先預防,加大了對豬舍的日常清潔與消毒力度,採用環保高效的消毒劑,定期對豬舍內外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確保豬隻生活在一個乾淨、無菌的環境中。
還注重細節管理,比如保持豬舍的通風良好,調節適宜的溫度與溼度,為豬隻創造一個舒適的生長空間。
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能夠及時發現並隔離病豬,防止疾病在豬群中的擴散。
後來農場養豬場開起來後,池雨微接了接種疫苗這個活,成為農場的第一任獸醫。
撰寫養豬計劃的尾聲部分時,池雨微展現出細緻入微的考量與前瞻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