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研究海洋聲波傳訊
楊老隨著兩位醫生進入屋內,張衝志與楊秋英、侯妃瑄在客廳中談論著等候。
張衝志說:“楊姐,我長這麼大都沒上航空母艦上站一下,有機會我能上你的航母上去看看嗎?”
楊秋英看了他一眼,將肩膀上的二槓一星抖了抖說:“別人不行,你還真可以!”
侯妃瑄一臉奇怪地問:“楊姐這是為什麼?”
“張衝志是水聲傳訊的專家,以這個名頭再加上我楊秋英的帶領,應該不成問題。”
“水聲傳訊?老公這個技術你也參與了?”
在外人面前,特別在有外女人的情況下,侯妃瑄現在很願意用老公這個稱呼。
楊秋英的眼神也亮了亮,靜聽張衝志的解釋,實際對於這個在全球海軍中獨步的技術,她也只是有次聽艦隊技術科科長,中校穆峰說起過一點。
穆峰說當時在張衝志剛入學時,他擔任過張衝志班的軍訓指導員,後來在張衝志彙報水聲傳訊技術時,他也出席過那次會議。
張衝志解釋說:“我那時在大一,有幸參與到牟九級院士正在進行的水聲傳訊實驗中,就協助他們完善了那個實驗,牟九級教授也是從時才被評上院士的。”
楊秋英說:“這個水聲通訊技術獲得了國家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它使軒轅國的水下通訊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原來真有你的功勞。”
張衝志說:“主要是牟院士的功勞,我只是個掛名而已。”
這也是讓楊秋英疑惑的地方,一個大一學生僅掛個名,能進行專題彙報?可是如果作用大,怎麼只是個掛名?真是說不通。
實際的情況是:
在海洋大學第一學年下學期,以張衝志的學習能力,大學本科的知識幾乎都掌握,象數學、計算機技術和程式設計、機械製造、材料學、化學、生物學等都完成了研究生專業的知識,知識基本融匯貫通、但是實驗能力急待提高。
實驗是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只有透過實驗驗證的理論才會被認可。愛國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3917年提出引力波,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4115年9月,由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AGo)利用探測器探測到來自於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訊號,才正式發現了引力波。
張衝志將機械工程學院關於海洋探測儀器的資料基本學完,已能跟上牟九級教授主持的海洋聲波傳訊專案的進度。
海洋調查需要裝備,特別是深海,由於深海高壓等特點,幾乎所有的淺海監測儀都不能直接用於深海觀測。
需要採用特殊材料、構建新型微型化電極或光學元件、採用光電一體化、研製耐高壓、耐海水腐蝕、低耗能的觀測儀器,發展適用於深海環境監測的感測器或儀器。
這些裝備一般包括水文氣象裝置、海洋化學與生物取樣裝置、導航定位裝置、海洋地質取樣裝置、地形地貌地球物理調查裝置,浮標、潛標、機器人,有人或無人潛器等。
所有這些裝備都要解決一個水中傳訊的問題。
電磁波在陸地、空中、海面大發神威,可一入水中就威力不再,因為海水導電,電磁波在水中只能傳輸幾米遠,在平均水深4000米的大洋中就失去作用。
現在深海中有效通訊都是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進行的,稱為高速水聲通訊技術,聲波在永中的傳播建度是1530米\/秒。
使用聲波作為水聲通訊的載體,裝置簡單,只需要使用水聲換能器將電、聲訊號進行轉換即可實現。
現在以聲波為載體的水聲通訊是實現水下無線通訊的主要形式,發展水聲通訊技術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民用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但是水聲通訊有著多方面的限制,象頻寬資源有限、海洋噪聲干擾嚴重,多徑效應複雜時變、空間選擇性衰落嚴重、多普勒效應嚴重、受起伏效應影響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先進的模型、精密的探測接收儀器以及演算法等。
各種理論知識都已具備,張衝志將這些日子從教授和黃勇那裡借的資料給帶了回去,進入牟教授工作室,見黃勇學長也在。
“牟教授、黃師兄好,我的競賽初賽已結束,以後要多向你們學習了!”張衝志認真地說。
牟教授聽了很高興說:“張衝志你來了,感覺這紅橋杯和高數賽成績怎麼樣?”
張衝志說:“紅橋杯是省一等獎,進入國賽,高數賽透過與劉教授討論,三門分數都在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