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病人要在醫生巡房之前按時起床、吃早餐、吃藥,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配合治療和康復。每天早上,護士會在固定時間為她們派發早上的藥。棉被必須在醫生巡房之前就摺疊整齊,報紙、雜誌和書本之類不能堆放在病床上,要另外裝好放在抽屜或櫃子裡。床頭櫃除了用餐時間,不能隨意放置其他食物和雜物,因為這裡是護士過來發藥或上藥時,放置護理盤的地方。如果被佔用,不僅會影響護士的正常工作,還可能因為雜物太多,患者不小心滑倒,或者在地上的物品忘記撿起時造成凌亂,甚至引發其他意外。而且患者家屬也不能睡在患者病床上,以免護士過來輸液時搞錯物件,引發醫療事故。出於衛生安全考慮,醫院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醫院特別為患者家屬提供了摺疊床租賃服務,一般的每晚二十元左右,質量好一點的四十元一晚。醫院在配置安排上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比如熱水壺有專門的專用格,安排在床頭櫃靠牆的位置,整齊地劃分出兩格,可以容納一個保溫壺和一個大水瓶,櫃側還安裝了一排小小的金屬架子,能晾兩條毛巾。不過,護工每次都會教病人在放毛巾的金屬架邊緣綁一個垃圾袋,方便收集日常垃圾,又不影響他人。陽臺則設有晾曬衣物專用的曬衣繩。
阿珠入院第一天,阿花就幫她買了一卷垃圾袋,可很快就用完了。後來,李三刀發現每天早上六點左右,都會有一個男護工過來拖地板、搞衛生。地板都是用消毒水拖的,所以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護士六點半會來關空調,到八點半再開,以便開門通風換氣。這段時間,患者們不得不早早醒來準備吃早餐,迎接新一天的治療。這位男護工配有一個工作推車,車旁總會掛著一大包垃圾袋,這是他每天搞病房、洗手間衛生時用來替換的物件。
這一天,李三刀見男護工從洗手間洗完地拖出來後,及時叫住了他,禮貌地向他要了一個垃圾袋。身穿藍色恤衫制服的小夥子也很爽快地把一個新的垃圾袋遞給了他。第二天,阿珠看到李三刀直接跑去門口往護工工作推車上撕下一個垃圾袋就自己用,不禁問道:“嘿,你怎麼那麼直接就拿人家的東西?也不先打個招呼呢?”李三刀用食指豎在嘴邊,示意阿珠不要聲張,然後小聲解釋道:“其實這是昨天那個小夥子私下告訴我的方法,讓我需要拿垃圾袋的時候,就這樣自己去車邊取,不用問他拿給我們。可能是因為制度安排,或者醫院有監控,那些物資必須專項專用,如果他主動遞給我們,可能會被上司批評,甚至扣錢。但我們自己去拿,只要不太貪心,一次不拿太多,他就當不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大家都好做人。或許這是醫院不成文的規定和方法吧。看來其實醫院也是很人性化的。”阿珠會意地點點頭,給李三刀豎起了大拇指,心想: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李三刀竟然這麼聰明,能想到這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的話,如果還沒過幾天就出院,又要重新去買垃圾袋,也是一筆開銷。這年月掙錢不容易,能省就省吧。也不知道這次住院要花多少錢呢。
在醫院的這短短几天日子裡,阿珠和李三刀感受到了醫院嚴格管理中的人性化關懷,也在與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的相處中,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幫助的溫暖。儘管生病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都相信,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遵循醫生的囑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這段在醫院的經歷,也將成為梁小珠夫婦人生中一段特殊而難忘的回憶,讓ta們更加珍惜健康,珍惜身邊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珠在醫院裡繼續接受著治療,每一天都在期待著身體能逐漸好轉。她偶爾會和同病房的患者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互相鼓勵。李三刀則在一旁悉心照料著阿珠,時刻關注著她的需求。醫院裡的生活雖然有些單調和不便,但大家都在努力讓這段日子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她們知道,康復的道路或許會有些漫長,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迎來健康的曙光。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她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讓她們更加懂得關愛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在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生命的故事和希望的氣息。阿珠和李三刀也在這裡,書寫著屬於她們的故事,期待著美好的未來。她們相信,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大家的關心幫助下,阿珠一定能戰勝疾病,重新擁抱健康快樂的生活。她們也希望,每一個在醫院裡與病魔抗爭的人,都能像她們一樣,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迎來康復的那一天。醫院,這個充滿著挑戰與希望的地方,見證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