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媽穩穩地騎著車,她的心情既輕鬆又帶著一絲期待。前面兒童座上的珠兒乖巧地坐著,小手一隻扶著藤椅扶手,另一隻剛緊緊抓著晶媽的衣角,時不時露出天真的笑容。一路上,微風輕拂著ta們的臉龐,彷彿也在分享著這份歸家的喜悅。
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築,在梁小珠眼中卻又有著別樣的陌生感。每一處街角、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過去的回憶,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如電影般在她腦海中閃過。
當ta們終於來到姥姥家街口時,晶媽停下了車,輕輕地拍了拍珠兒的頭,示意她要準備下車了。然後,兩人一同踏上了那熟悉的街道,腳步聲在舊城區獨有的麻石地磚上回蕩著,彷彿是一首歡快的樂章。
開啟姥姥家的門,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那時候的姥姥正坐在客廳的兩用沙發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身上,給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她看到晶媽和珠兒回來,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中滿是慈愛。
姥姥的頭髮雖然已經花白花白了,但在陽光下卻閃爍著炫目的光,就像冬日裡最璀璨的雪花。她的聲音洪亮有力,中氣十足,與珠兒記憶中的那個容光煥發的老人一模一樣。她一邊拉著晶媽和珠兒的手,一邊不停地說著話,那種熱情彷彿她們仨是久別重逢一樣。
看著眼前的姥姥,晶媽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這裡永遠是她溫暖的港灣,是她心靈的寄託。而珠兒呢,也被姥姥的熱情所感染,開心地圍著姥姥轉來轉去,笑聲清脆悅耳,整個屋子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姥姥家與鄰居共用的廚房剛完成分戶裝修,一堵約兩米高的水泥磚牆,將兩戶人家的廚房整齊分隔開來。外公外婆的那間屋子呀,可真是別有一番古典韻味呢。那是一間租來的江南西關老式民居,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樓齡著實不小啦。聽老人們說啊,在那遙遠的民國時期,這客廳與二樓曾經熱鬧非凡,是一個商戶用來經營五金和紐扣批發的地方呢。正因為此,那大廳的天窗設計得高高的但非常明亮,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讓充足的陽光灑進來,給整個屋子帶來明亮的感覺;另一方面呢,也是為了方便二樓那半開放式閣樓裡的工人藉助那精巧的滑輪機順利地上下運送貨物。整棟樓僅僅只有三層,這在當時的舊屋當中可是極為常見的高度呢。二樓是嵌入式的設計架建在大廳中後庭的位置,三樓也是在此基礎上,修建在中後庭的位置,這樣,剛好就騰出了天窗位置沒有任何障礙物遮攔了。後來呀,屋主與外公一家簽訂了一份長期的租約合同,直到阿珠讀初二之前,外公外婆一家四代人就一直開開心心、幸福和諧地住在這幸福的一樓。ta們在這裡度過了無數個溫馨的日子,每一個角落都彷彿承載著滿滿的回憶,那古老的牆壁上的掛鐘每到一個整點時,都會立即響起相應的聲響,兩點就自動敲兩下“鐺,鐺”,十二點就敲十二下“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每隔三十分鐘會自動敲一下“鐺”,而每一次鐘聲響起,都似乎是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記得阿珠聽外公外婆說,這屋子轉租給他們,是因為曾祖父也曾經嘗試經商了一段時間,但沒怎麼掙到錢,所以經商沒有多久就結束了業務。後來,找到了一家工廠入職後來又辦了退休。來到了外公這一代,當那一聲莊嚴而嘹亮的祖國成立大典宣言響起,響徹神州大地之時,整個世界彷彿都為之震顫。外公,這位平凡而堅韌的老一輩勞動者,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被命運之神引領著踏入了新的征程。
祖國成立後,社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外公林有文 憑藉著自己的勤勞與聰慧,被安排進入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國營水泥廠,開啟了他全新的人生篇章——成為一名電工學徒。從那一刻起,他便將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了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領域之中。
在那個艱苦而又充滿希望的歲月裡,外公如飢似渴地學習著每一個電學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實踐的機會。他白天跟著師傅們穿梭於錯綜複雜的電線之間,夜晚則在昏暗的燈光下默默溫習所學的理論。那一本本沾滿灰塵的電工書籍,彷彿是他通往光明未來的階梯,每一頁都見證著他的努力與堅持。在那時剛學會吸菸的他為了夜班值班時有足夠精神不打瞌睡,不知不覺間煙癮越來越大了,成為了日後他晚年經常咳嗽和肝臟受損的元兇。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學習歷程,雖然只有小學學歷的外公林有文,終於學有所成,他憑藉著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出色的工作表現,一步步晉升當上了班長,可以有自己的辦公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