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著自己現代人的知識儲備,給他們帶來一些全新的思路和觀點,讓學子們大開眼界;有時他又會和先生們交流教學心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課程設定和教學方法。
然而,這書院的興起,也引來了一些守舊勢力的不滿。他們覺得書院裡教授那些算學、格物之類的學問是離經叛道,不符合祖宗之法,便在朝堂上彈劾楊英豪,說他此舉是擾亂學風,誤導學子。
面對這些彈劾,楊英豪毫不退縮,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諸位大人,如今這天下日新月異,我大明若想始終走在各國前列,怎能固步自封,只學那陳舊之學?算學可用於丈量土地、管理賦稅,格物能讓我們知曉萬物之理,製造出更好的器物,這些皆是有益我大明發展的學問,怎可說是誤導學子呢?”
朱瞻基聽了兩邊的爭論,心中也是贊同楊英豪的觀點,說道:“朕覺得鈺王此舉並無不妥,這書院所教授的學問,只要是有利於我大明的,便可以繼續推行下去,眾愛卿莫要再多加阻攔了。”
有了皇帝的支援,楊英豪更是放開手腳,繼續完善書院的建設。他又在書院裡設立了專門的實驗室,讓學子們可以動手實踐,還組織學子們定期去周邊的村落、工坊等地進行考察,讓他們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育賢書院培養出的第一批學子漸漸嶄露頭角,有的在鄉試、會試中成績優異,入朝為官後也秉持著書院裡學到的務實理念,為朝廷出謀劃策,推行一些利於民生的政策;有的則回到家鄉,利用所學的知識改進農業生產、興辦工坊,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楊英豪看著這一切,深知自己這一步走對了,可他也明白,改革之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前方還有更多的艱難險阻等著自己,不過他已然有了足夠的勇氣和決心,要帶著大明一步步走向那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書寫屬於自己,也屬於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
而在這過程中,楊英豪也沒有放鬆對朝堂局勢的關注,他一邊忙著書院之事,一邊還在暗中謀劃著如何進一步削弱那些守舊勢力,讓大明的朝堂能更加清正廉潔,為那些有才能的新人騰出更多的施展空間,他就像一個掌舵者,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明時代,穩穩地把控著方向,駛向那充滿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