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書院初臨,育新才謀長遠
楊英豪自決定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後,在朝堂上一番作為,已然漸漸站穩了腳跟,可他心裡清楚,想要真正讓大明長治久安,光靠朝堂上整治奸佞、推行新政是不夠的,還得從根本上培育人才,為大明的未來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這日,楊英豪在王府中翻閱著一些書籍,心中突然萌生出一個想法,那便是興辦書院。在他原本所處的時代,教育乃是興國之本,大明如今雖說也有不少學府,可大多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而且教學內容和方式都稍顯陳舊,他想打造一座不一樣的書院,能廣納各地學子,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求學之心,便可進入其中深造。
有了這個想法後,楊英豪便立刻著手準備起來。他先是召集了幾位自己信得過且學識淵博的謀士,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謀士們一聽,先是一愣,隨後眼中都露出了讚賞的光芒。
“殿下此想法甚好啊,若真能興辦起這樣一座書院,那我大明日後定能人才輩出,只是這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可都不是小數目呀。”一位謀士擔憂地說道。
楊英豪微微點頭,他自然明白其中的難處,不過他心意已決,說道:“無妨,本王先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私財來作為啟動資金,至於場地,本王這幾日去京郊看看,尋一處合適的地方。人力方面,還得勞煩諸位幫忙去聯絡一些德高望重、學識深厚的先生來任教。”
說幹就幹,接下來的幾日,楊英豪親自帶著侍從前往京郊勘察。京郊風景秀麗之處不少,可既要交通便利,又要地方開闊能容納眾多學子和教學設施的卻不好找。經過幾日的奔波,終於在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看中了一塊地,此地空氣清新,周邊還有些村落,方便日後學子們瞭解民間疾苦,楊英豪當下便決定就是此處了。
隨後,他又進宮面見朱瞻基,將自己興辦書院的計劃詳細地說了出來。朱瞻基聽後,沉思片刻,說道:“鈺兒,你這想法雖好,可畢竟耗費巨大,且這書院若是辦起來了,教學內容、管理等諸多事宜都需慎重考慮啊。”
楊英豪趕忙回道:“父皇,兒臣都已考慮過了,教學內容上,兒臣想除了傳統的經史子集,也加入一些算學、格物、天文地理之類的實用學問,讓學子們能學以致用。管理方面,會制定嚴格的院規,同時也會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學子們勤奮好學。至於耗費,兒臣願拿出自己王府的大部分積蓄,只望父皇能准許,並且在一些方面給予支援。”
朱瞻基看著眼前這個充滿熱忱的兒子,心中頗為欣慰,點頭道:“既如此,朕便準了你這書院之事,朕也會讓工部派人協助你修建,另外,朕會下旨讓各地官府幫忙宣揚,鼓勵有志向學的學子前來報考。”
得到了朱瞻基的支援,楊英豪幹勁更足了。他一邊督促著工部加快修建書院的進度,一邊和謀士們四處去拜訪那些有名望的先生,邀請他們來書院任教。起初,有些先生聽聞是要去一座新辦的書院,還頗為猶豫,畢竟他們大多在已有的學府有著安穩的教職。
可楊英豪親自登門拜訪,將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對學子們的期望一一訴說,那些先生們也被他的誠意和遠見所打動,不少人都答應了下來。
幾個月的時間過去,書院終於修建完成,楊英豪給它取名為“育賢書院”。這書院規模宏大,有著一排排整齊的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還有供學子們起居生活的乾淨整潔的宿舍。
書院招生的訊息一經傳開,各地的學子們都踴躍報名,楊英豪親自參與了選拔之事。選拔過程中,他不拘泥於學子們的門第出身,只看他們的學識和品德,一些寒門子弟憑藉著紮實的學問和求知若渴的態度脫穎而出,得以進入書院深造。
開學那日,楊英豪站在書院的廣場上,看著臺下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的年輕面孔,心中滿是感慨,彷彿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他走上前,高聲說道:“諸位學子,今日你們踏入這育賢書院,便是踏上了求知的道路,本王希望你們在這裡能用心學習,不僅要精通經史,更要去探索那些能讓我大明更加昌盛的實用之學,日後學成,或入朝為官,或造福鄉里,都要心懷天下,為我大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子們聽了,齊聲高呼:“謹遵殿下教誨!”
在之後的日子裡,育賢書院裡便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和熱烈的討論聲。先生們認真授課,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學子們也勤奮刻苦,常常為了一個學術問題爭論到深夜。
楊英豪也時常會來到書院,他有時會參與到學子們的課堂討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