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張亦隆把少年侍衛們叫了進來,“你們幾個幫我把這些信送出去。”
說著把案頭上已經寫好的三封信交給了三名少年侍衛。第一封是寫給王曉東的,不是要銀子,而是讓王曉東動用在口內的關係,想辦法弄來鳥銃和火藥,不指望他能弄到紅夷炮,能弄到單兵管狀火器就行了,實在不行,弄到幾十杆三眼銃也行,畢竟就算不能用來打蒙古騎兵,用來守衛蘇木沁板申或是太平堡也是可以的。
第二封信是寫給陳樹煦的,既陳家已經接管了馬家的大部分產業,那麼就得出點血了,信中沒有提及具體數目,這要看陳樹煦的良心和膽量了。不過,張亦隆在信中給陳樹煦留了一個口子,那就是,可以用物抵銀。
第三封信是給鳳來儀的大當家的,張亦隆希望由她出面協調太平堡六陳行,訂出一個雙贏的價格,然後整個太平堡的手工業要全面轉入為振威軍的擴軍備戰服務。雖然可以用刀架脖子的辦法來讓太平堡完成轉型,但從效率和安全兩方面考慮,穿越三人組不願意如此行事。
畢竟武裝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本就是一樁大生意,振威軍和六陳行能心平氣和的把生意做成了是最好。振威軍雖然說談不上多富裕,卻也不能算是多窮,相比快要吃不上飯的大明邊軍,此時的振威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富得流油了。
把送信的少年侍衛打發走後,張亦隆又拿走了手邊的帳冊,這是今天一早陳樹煦差人送來的,帳冊內容是陳家對太平堡商會剩餘財物的清點。準確的說,只是財物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地契和房契。
之前剛看了一半,現在重新翻開,張亦隆一邊看一邊感嘆,這太平堡商會是真有錢啊。
太平堡轄境內的可耕種之地中的七成由商會控制,所獲收益由商會逐級分配,這七成耕地幾乎全是水田,這在向來缺水的口外草原中可算是一等一的肥田。
讓張亦隆哭笑不得的是,這些水田種的不是口外草原最需要的糧食,種的是口外稀缺的蔬菜,太平堡和周邊幾個板申中的漢人想要吃菜,就得掏錢。
太平堡內的四成店鋪的房契歸太平堡商會所有,這還不包括那些找不到房契的店鋪,據陳樹煦的估算,太平堡商會應該坐擁堡六成店鋪。這不僅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還是一筆細水流長的收益。
不對,當張亦隆看到這些店鋪的年租金達到了現銀三萬七千兩之時,心中跳出的四個字:粗水長流!
想當年,不對!遙想未來,曾國藩建立湘軍時,一營湘軍大建月時支銀二千八百九十二兩二錢,小建月時支銀只有二千八百零二兩四錢,即使統兵千人者月支銀也不準超過五千八百兩。也就是說,光憑這些店鋪一年的租金,再加點銀子,就能養活兩營人馬整整一年!
那可是一千人啊,就算再加上全面火器化後的費用,也足夠了!湘軍是一支冷熱兵器混用的軍隊,陸營中只有劈山炮這種小炮,鳥銃和抬槍也只佔一半左右,剩下的人還要依靠刀矛作戰。如果張亦隆沒記錯的話,湘軍陸營下轄4哨,每哨下有8隊,其中2隊裝備抬槍,4隊裝備刀矛,另有2隊裝備小槍,也就是鳥銃。現在振威軍的半數刀牌長矛加半數長弓的編組方式就是參考了湘軍陸營。
不是穿越三人組不想弄一個更近代化的營制,也不是不想復刻戚少保的步營,只是以現在振威軍的人力和財力根本復刻不了。戚少保的步兵營全營共裝備鳥銃1080杆,火箭6480支,此外還有648副弓箭及各式冷兵器,這對於現在的振威軍來說,確實是超綱了。
相對來說,一個復刻湘軍陸營的振威軍步軍營,只需要二百餘杆鳥銃,實在不行用三眼銃也能勉強湊合一下,只要能成功鑄出紅夷炮一類的大型銃炮,對付林丹汗的騎兵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