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賬冊真相(1)(1 / 2)

小說:鳳還巢,將女歸 作者:落三景

接連幾日,丹素讓劉十七找來了樓外樓歷年收支詳記,又把紅姨收到的拿來做對比,一點點尋找紅姨做的細微標記。

黃宣,大盛三十四年樓外樓賬面消費二萬七千兩白銀;寅盛元年樓外樓賬面消費共計三萬九千兩白銀;寅盛二年任職地方,樓外樓賬面消費一萬一千兩白銀。

徐長林,大盛三十四年樓外樓賬面消費二萬五千兩白銀;寅盛元年樓外樓賬面消費共計四萬九千兩白銀;寅盛二年樓外樓賬面消費四萬一千兩白銀。

崔佰信,大盛三十四年樓外樓賬面消費二萬六千兩白銀;寅盛元年樓外樓賬面消費共計二萬七千兩白銀;寅盛二年樓外樓賬面消費三萬一千兩白銀。

消費水平與官職大小一定是有必然聯絡的,除了當朝王公貴族和宰輔,在一家酒樓年消費波動一萬兩,比得上平常人家幾十年的花銷,除了官職變動,沒有第二個解釋了。

對照過程中,丹素還瞥見了商陸的名字,記錄的花銷也是巨大,忍不住感嘆了句,真有錢。

短短几日,丹素在劉十七的幫助下,將聖都的局勢瞭解個大概,現下正在細讀劉十七從翰林院“借”來的卷宗和百官實記。

當劉十七不解,問祝餘為什麼要看卷宗和百官實記,祝餘隻轉達了丹素的一句話,“為了避免在獵場中成為獵物。”

丹素對照百官實記,將紅姨歷年收到的賬冊上相關記錄又看了一遍,最終找出來幾個特殊人物。

黃宣,大盛二十三年新科進士,大盛二十四年授官五品大夫,領翰林院,寅盛二年進三品州尉。

徐長林,大盛二十一年新科進士,大盛二十四年授官五品大夫,領御史臺,寅盛元年進四品御史大夫。

崔佰信,大盛二十年新科進士,大盛二十四年授官五品大夫,領翰林院,寅盛二年進四品御史大夫。

三人登科不同進士榜,卻同年進行官職授受,而且均是五品官職。

要知道,平常進士授官都需要等個十年半載,而且皆是從無品無階的小官做起,他們倒好,直接比別人少活百年。

丹素繼續翻讀大盛歷朝大事年表,發現大事年表於大盛二十三年、大盛二十四年僅僅記錄了一個北盛人,柳文元。

大盛二十三年,盛祖帝年五十,召回西疆衛將軍柳文元;

大盛二十四年,柳文元勾結外敵,滿門斬;同年,大盛肅邊,適逢西疆內亂,西疆大將軍白問蒼鎮邊立威。

丹素微眯著眼睛,那時候,她才三兩歲,只記得隨處都亂糟糟的,很不安定。

縱她博聞強識,丹素對於幼時的事情,也實在記不清楚,印象中只有深宮宅院和數不盡的官兵,無數人在哭泣、求饒,卻只有為首的背影始終堅毅挺拔,等丹素想細看那背影是誰時,就只能回憶到她一人在大街上流轉。再後來,就是她遇到了紅姨。

據紅姨所說,她當年家中突逢變故,奔走在北盛邊界,在街上看見了一個小小的姑娘,也不哭也不鬧,就在角落裡靜靜地坐著,一問三不知。

“丫頭,咱們還真是有緣。”

“紅姨,大街上那麼多人,你為什麼偏看見了我呀?”

紅姨沉吟片刻,故作深沉,“許是咱們兩個臭味相投?”

丹素對自己的身世一直不提不問,看起來很隨意,但並非不在乎。

大盛二十三年、二十四年,那個叫柳文元的人發生了什麼呢?

是夜,丹素一身夜行衣,翻牆進了大理寺,偷摸著往卷宗閣走。

北盛朝分六部,宰相輔政,大理寺主管詔獄和朝臣皇親案件。若是柳文元謀反記錄有案,一定是在大理寺。

來之前讓劉十七打聽過,大理寺今日無人當值。丹素翻過前堂,摸索了半天也沒找到卷宗閣的位置,正要往後院走,在西北角瞥見一座樓,燈光隱隱約約。

丹素也不猶豫,用隨身帶的髮簪直接將鎖開啟,虛掩著,自己走進去。

卷宗閣雖然不常有人進來,但時常打掃,也不見得有許多灰塵,丹素只用眼睛掃著,儘量少的留下痕跡。

大盛二十三年,柳文元暗中勾通西疆,告知其邊境城防圖;大盛二十四年,柳文元傭兵自重、以下犯上,觸怒龍顏,收詔獄。

丹素將案卷鋪展在燈下,繼續看著。

大盛二十四年,西疆白問蒼犯邊。有官進密言,柳文元同西疆交好,曾出言參與西疆立嗣繼位之事,今受召回都,意圖謀害。

衛將軍柳文元鎮守邊關近二十年,屢立戰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