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起步階段
朱信要走向工業發展,就必須要保證建立基礎工業體系。
可面對現在的生產力水平,要想建立基礎工業體系,無異是痴人說夢。
“要完成基礎工業體系的建設,首先肯定是要進行工業革命。”朱信思索著他的發展道路。
基礎工業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其產品主要服務於重工業自身。在我國,一般將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冶金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及部分機械工業等稱為“基礎工業”部門。
基礎工業是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重工業的物質技術基礎,它具有有機構成高、佔用資金多、建設週期長的特點,因而安排工業生產建設時,應將基礎工業置於優先或趨前的地位。
基礎工業,就包括了冶金、煤炭、石油、電力、化學、材料學、機械等工業,可按照如今團山堡的發展水平,別說基礎工業了,現在就連工業革命都沒完成。
而朱信要發展出工業革命,首先就得實現“蒸汽化”。
按照歷史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蒸汽時代”。
朱信現在交給白老頭的圖紙,就是初代“蒸汽機”的雛形。
在朱信的腦海當中,關於蒸汽機的歷史,迅速湧現出來: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後來才逐漸讓位於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這其中的原理,主要是靠蒸汽機需要一個使水沸騰產生高壓蒸汽的鍋爐,這個鍋爐可以使用木頭、煤、石油或天然氣甚至可燃垃圾作為熱源,然後透過蒸汽膨脹推動活塞做功。
其實,早在公元1世紀,古希臘數學家亞歷山大港的希羅發明的汽轉球,其實就是蒸汽機的雛形,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了。
蒸汽機的歷史,其實離現在朱信所在的時代,並不算久遠。
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同時代的薩繆爾·莫蘭也提出了蒸汽機的想法。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和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6世紀末到17世紀後期,英國的採礦業,特別是煤礦,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單靠人力、畜力已難以滿足排除礦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現場又有豐富而廉價的煤作為燃料。現實的需要促使許多人,如英國的薩弗裡、紐科門等就致力於“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試驗。
薩弗裡製成的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蒸汽提水機,在1698年取得標名為“礦工之友”的英國專利。
他將一個蛋形容器先充滿蒸汽,然後關閉進汽閥,在容器外噴淋冷水使容器內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開啟進水閥,礦井底的水受大氣壓力作用經進水管吸入容器中;關閉進水閥,重開進汽閥,靠蒸汽壓力將容器中的水經排水閥壓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滿蒸汽時,關閉進汽閥和排水閥,重新噴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覆迴圈,用兩個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連續排水。
紐科門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發明了大氣式蒸汽機,用以驅動獨立的提水泵,被稱為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這種蒸汽機先在英國,後來在歐洲大陸得到迅速推廣,它的改型產品直到19世紀初還在製造。
直到後來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於1765年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
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定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工業用蒸汽機。
瓦特的創造性工作使蒸汽機迅速地發展,他使原來只能提水的機械,成為了可以普遍應用的原動機,並使蒸汽機的熱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因此瓦特是蒸汽機的改良者。
隨著以蒸汽為動力的生產現象出現,各地的生產力得以大幅提升,甚至也開始改變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