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在西班牙好多了。
就是阿方索這個落魄貴族,在西班牙的日子都沒有在這裡的好,也坦然接受下來。
一番閒聊後,在雷虎的引領下去了靶場。
王冶鋼直接拿了一支槍過來,“大人,這是我們剛剛研發的華夏三號,請您過目”。
秦思源接過這把槍,這是一把燧發槍,它主要由槍身、燧石擊發裝置等部分組成。
從工作原理來講,扣動扳機時,燧石與金屬產生摩擦而產生火花,火花落入火藥池,點燃火藥,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將彈丸推出槍膛。
它的出現使槍械的發火方式有了很大進步,相較於之前的火繩槍,燧發槍的點火更加可靠,射擊過程也相對簡便。
而且,它在潮溼環境下的表現也更好,因為火繩槍的火繩容易受潮,而燧發槍受此影響較小。
這把槍重約十一斤左右,長一米四,槍托是木製,前方有插槽,可以在前方插一把刺刀攻擊。
秦思源對槍械其實不是很瞭解,但是基本的東西還是知道的,於是他給出了建議,畫了簡單的圖紙。
但是對於槍械的研發一直進展不大,一是王冶鋼等人困於舊有理念,二是基礎機械工藝確實不行。
直到阿方索和哈維這兩個洋人來了之後,這才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而這一把已經是第三種型號。
燧發槍在西方其實已經裝備了,而王冶鋼他們在弄懂了原理後,生產出了華夏一號。
後來秦思源給那把槍提了很多意見,這才有了這一把華夏三號,屬於三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