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冶鋼向前一步,恭敬地向面前那位大人介紹道:“大人,經過多次試驗,這把新研製出來的槍械威力驚人”。
“它能夠在五十米的有效射程內輕易穿透鎧甲,給敵人造成重創”。
“不僅如此,若是在一百米距離內準確擊中目標要害部位,其殺傷力足以致命”。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目前技術所限,這把槍的發射速度較慢,即便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每分鐘最多也只能成功發射三次而已”。
秦思源在過去的四年裡可謂是殫精竭慮、埋頭苦幹,完成了諸多重要事務。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成果當屬他對天文曆法的精準測定和重新定義。
他大膽地將夏朝建立的年份設定為公元元年,並以此為基準推算出後續各朝各代的具體紀年。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全新的紀年方式來計算,如今已然來到了崇禎五年,對應的則是公元 3702 年。
此外,他還往前追溯了整整一千年,將當時那些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部落也納入了紀年體系之中,並賦予它們相應的名稱——公元前。
秦思源之所以要這樣大費周章地去重新制定曆法,其背後的目的其實相當明確且單純。
他深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後世長期卻一直受到來自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影響。
因此,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充分彰顯出華夏民族擁有著極其漫長而輝煌的歷史傳承。
待到日後國家繁榮昌盛、再度崛起之時,便能夠一舉取代西方現行的公元制度,讓全世界都開始採用華夏曆法作為標準,從而確立起華夏在世界舞臺中央的核心地位。
不僅如此,還對度量衡進行了全面且徹底的統一。
將傳統的“斤”定義為現代的五百克,而一百斤則被設定為一石。
同時,還確立了最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並依次往上規定了厘米、分米以及米等單位。
更為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單位之間均採用了後世所通行的十進位制計量方式,即五百米恰好等於一里。
之所以要做出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原因就在於想要推動工業的蓬勃發展,那麼統一度量衡對於構建堅實的工業基礎設施而言,其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從生產這個角度來深入剖析,統一的度量衡所能帶來的最直接好處便是可以有力保障各類工業零部件的規格保持高度一致。
舉個例子來說,在機械製造業當中,螺母與螺栓二者間的尺寸必須實現精準無誤的相互匹配。
倘若缺乏一套統一明確的度量標準作為支撐,那麼不同工廠各自生產出來的螺母和螺栓很有可能會由於尺寸方面存在偏差而難以順利完成裝配工作。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勢必會給生產效率造成嚴重拖累,並且使得最終產品的質量大打折扣。
再從貿易及交流的層次展開探討,統一的度量衡無疑為原材料以及各類產品的交易活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條件。
當市場中的買賣雙方在進行貨物交割時,無需再為度量衡的不統一而煩惱,可以基於共同認可的標準迅速完成交易流程。
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和交易風險,從而有效促進了商業流通的順暢執行。
不同地區只有在度量衡統一的情況下,才能準確評估商品的數量、質量等關鍵指標,從而促進工業經濟的流通。
總之,沒有統一度量衡,會在交易中產生大量混亂和糾紛,就比如大明南北一石的重量就不相同。
明朝北方一石大概一百二十多斤,但是南方卻是一百五到一百八十斤,換算很不方便。
與此同時,秦思源大刀闊斧地對時間計量體系進行改革,摒棄舊制,引入小時與分鐘等概念。
這些計時單位在後世通行數百年,早已發展成熟且被廣泛應用。
為推動這些變革,秦思源特意抽調劉青松,又廣納賢才,招募數十人,耗費整整兩年時光,終於確立新規。
這一舉措讓保寧府的基礎工業有了統一標準,猶如為其工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使其向前邁進一大步,也成為秦思源心中的堅實依仗。
畢竟,以工業之力對抗農業文明,那優勢堪稱碾壓,絕非單純武力層面的打擊,而是全方位的降維打擊。
就拿生產來說,手工打造與工業批次生產相比,後者不僅效率高,且能遵循統一標準,誤差極小。
秦思源仔細端詳手中的燧發槍,眉頭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