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
人要做學問,如果不能每天進步,那就會每天退步。如果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交流切磋,就會學識淺薄難以成功。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就會受到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卻自己察覺不到。假如不幸處於貧困偏僻的地區,沒有乘坐車馬出行的資費,仍然應當廣泛地學習並詳細地詢問,跟古人探究研討,來尋求其中正確和錯誤的地方,差不多能夠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穫。如果既不出門遊歷,又不讀書學習,那就是面對著牆壁的人,即使有像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最終對天下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孔子說:“哪怕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一定有像我一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這樣喜好學習罷了。”憑孔子這樣的聖人,尚且還需要勤奮好學,現在的人難道可以不努力嗎?
《教條示龍場諸生》
明朝·王陽明
各位學生相聚在這裡,非常興盛。但恐怕我沒什麼能力可以幫助到大家,用四件事情來勸誡大家,姑且以此來答謝諸位同學的心意。第一件叫做立志,第二件叫做勤學,第三件叫做改過,第四件叫做責善。你們一定要謹慎聆聽不要疏忽啊!!
立志
志向如果不能確立,那麼天底下就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成功達成。即便是各種工匠的技藝,也無一不是以立下志向作為根本的。如今求學之人荒廢學業、懈怠懶惰,虛度光陰,最終一事無成,這都是因為他們未能樹立起堅定的志向啊!所以說,如果立下成為聖賢的志向,那就有可能成為聖賢;立下成為賢者的志向,那就能成為賢者。倘若沒有立下志向,就如同沒有舵的船隻,失去韁繩的馬匹一樣,只能四處飄蕩、狂奔亂撞,到最後又怎能到達目的地呢?從前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假如做善事會招致父母的惱怒、兄弟的怨恨以及宗族鄉親們的輕視和厭惡,要是這樣還堅持去行善事,那倒是不必了。可是一旦行善,就會得到父母的喜愛、兄弟的高興以及宗族鄉親們的尊敬與信任,既然如此,又何必不去行善、不去做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呢?假設作惡能讓父母疼愛、兄弟歡喜、宗族鄉親敬重信任,要是這樣而去作惡,倒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作惡只會惹來父母的憤怒、兄弟的埋怨以及宗族鄉親們的鄙夷和憎惡,既然如此,又為何一定要去作惡、去當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呢?”各位學子只要好好思考這番話,也就能夠明白自己應該立下怎樣的志向啦。。
勤學
已經立下成為君子的志向,自然應當致力於學習。凡是對於學習不夠勤奮努力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定下來。跟隨我求學的學生們啊,不要把聰明機智、反應敏捷當作高尚的品質,而是要把勤奮踏實、謙虛謹慎視為最上等的品德。各位同學不妨觀察一下週圍的同伴,如果有人明明空虛卻假裝充實,本來沒有學問卻裝作很有知識,忌諱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嫉妒別人的優點長處,自我誇耀自以為是,誇誇其談欺騙他人,即使這個人天資稟賦非常出眾超群,在同伴當中難道會沒有人憎惡他嗎?難道會沒有人鄙視輕視他嗎?他固然想要欺騙別人,但如果人們真的被他所騙了,難道會沒有人暗中嘲笑他嗎?倘若有一個人能夠謙遜沉默地堅守自己,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從而低調行事,篤定志向奮力前行,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稱讚別人的優點和善行,反省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學習別人的長處,明白自己的短處,忠誠守信、和藹平易,做到內外一致言行相符,就算這個人天資稟賦相當愚笨遲鈍,在同伴當中難道會沒有人稱讚仰慕他嗎?他原本就因為自覺能力不足而不奢求超越他人,可是如果人們果真認為他沒有能力,難道會沒有人尊敬崇尚他嗎?各位同學看到這些情況,也就能夠明白應該如何致力於學業了。。
改錯
過錯這種事情啊,即便是那些極其偉大和賢明之人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然而他們最終仍然能夠成為令人敬仰的大賢,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勇於改正錯誤的品質。所以說,一個人的可貴之處並不在於他從未犯過錯誤,而是在於他具備知錯能改的勇氣和決心。各位學子們不妨自己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番:平日裡你們是否曾經在廉潔、羞恥、忠誠、守信這些方面有所缺失呢?又或者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等為人之道上表現得不夠厚道,甚至陷入了狡詐、偷竊、刻薄之類的不良習性之中呢?想必各位學子應該還不至於到達這般地步吧。不過,如果真的不幸存在這樣的情況,那大多都是因為你們自身對此缺乏認識,從而不小心誤入歧途所致,而且平素裡也沒有老師和朋友對你們加以教導、勸誡和約束。現在請各位學子自我反省一下,假如萬一發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