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小心就會有滅國之險,殺殺奸臣文官,似乎也無可厚非。
如果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殺幾個文官有算得了什麼。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太祖的想法和趙構的想法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局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太祖是開創基業和開疆拓土階段,而眼下則是受祖宗基業和中興盛世的階段,自然有其特殊之處。
“刑亂世用重典,莫非王公連這個話都沒有聽過不成?特殊之期便有特殊之法,莫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這朝廷缺了誰都一樣運轉。”何鑄繼續說道。
王次翁此時已過花甲之年,久居官場而且經歷豐富,學富五車能言善辯,可不像万俟卨之流那麼好忽悠。
因此何鑄不但是曉以大義,更是苦口婆心。
畢竟參知政事入獄,對於朝堂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旦處理不好,沒有充足的證據讓當事人認罪伏法,那麼必定會引起百官的恐慌,那麼對朝廷的穩定和中興會產生很大影響。
“本相有何罪,何公可以細細查,但如若查無實據只是風聞奏事,那麼朝堂百官亦是不會答應。汝趙黨僅憑撥弄是非和造謠生事來消除異己,將來朝堂必定會是烏煙瘴氣。想必官家也不會應允你等如此胡作非為!黨爭而已,何至如此?”王次翁言辭肯定的說道。
雖然他知道對方掌握著一定的證據來源,但未必有確鑿的證據握在手裡,不然只需要出示證據即可,又何必說那麼多呢?
雖然說臺諫是可以風聞奏事將自己拿下,並且入獄入刑,但這樣的方式肯定是難以服眾。
如果朝堂之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甚至質疑此事,那麼臺諫和官家的公信力則是會大打折扣。
而這些,對於以高居參知政事之位的王次翁來說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