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為死罪?
通敵賣國是其一!
誣陷重臣是其二!
誹謗掌兵將帥而貽誤軍國大事是其三!
這三條罪狀可謂確實條條都可殺頭,何況是三條的數罪併罰。
如此重的罪名把王次翁殺個兩三次都是綽綽有餘。
這樣的罪名對於文臣而言可謂是相當大的打擊。
這樣的罪名一旦公佈於朝堂之上,不論職位多高後臺多硬,那都是眾矢之的,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不要說被民間的輿論壓力給壓死,就光臺諫的口水都能噴死他好幾回。
當何鑄一口氣說出自己那麼多條罪狀的時候,王次翁也是大吃一驚。
要說誣陷岳飛和誹謗掌兵將帥,這些罪狀皇城司都能透過人證獲取,倒也不難。
只是這通金賣國的書信往來,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這個證據的獲取讓王次翁疑惑不解。
更讓他不解的是,兀朮在書信中要求殺岳飛的話語,何鑄居然一字不差的說了出來。
這又是何解?
就算是皇城司能上天入地,也拿不到兀朮的手書的吧!
並且金人目前雖然有些顧此失彼,但絕不會公佈這些書信,畢竟秦檜是金人安插在大宋內部的棋子。
而這些內幕秦黨眾人之中知之甚少,王次翁可以說是其中之一。
何鑄這樣連環炮式的話一出,王次翁似乎就有些慌了神。
可是他畢竟也是久居官場的官油子,並且也擔當過御史中丞,對於怎麼查案辦案那也是行家裡手。
“都不知何公在說些什麼。本相與秦相交好乃是私交,朝廷也並非禁止臣子之間有私誼。至於何公所說誣陷誹謗之事,朝堂盡人皆知,與本相有何關聯?莫非是要誆騙本相不成?”
雖然何鑄說出來的很多話是事實,也深深的觸動了王次翁,但他仍然狡辯而不會輕易承認。
侮辱誹謗之類的事情無非就是建言官家解除韓世忠等人的兵權,無非就是編織岳飛謀反等罪名而已,這些官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何況也只是何鑄在口中說說而已,既無人證物證,也無書信佐證。
王次翁也曾經也是查案與審案無數,怎麼盤問和審問,怎麼心理施壓,都是一清二楚。
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就是反偵察能力很強。
“既然如此,本官不妨與你實話實說。查辦秦黨自官家保下岳飛之後便讓本官著手實施,皇城司一併協助偵辦。目下秦黨涉案人員的地方官已經被全部拿下,其中不乏秦檜與王公的人證和物證。至於王公懷疑的與兀朮書信往來之事,莫非皇城司的察子是吃乾飯的不成?”
“如若無充足證據,本官會在這大理寺中信口開河?”何鑄不疾不徐的說道。
王次翁此時已經是甕中之鱉,將官家查辦的意圖和盤托出告訴他也已是無傷大雅。
何鑄此時的目的就是要王次翁開口,從而成為指證秦檜的重要證人。
官家要查處秦檜畢竟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首先肯定是要剪斷其羽翼,讓其成為孤家寡人之後再有理有據的審理查辦。
眼下秦檜對於官家而言還有利用的價值,一旦價值消耗殆盡便是與其算總賬的時期。
“就算如何公所說,罪名皆有證據可佐證,本朝不殺文官之例乃是祖法。莫非還要破了祖宗之法不成?”
王次翁所言不殺文官確實有祖訓可循。
當年太祖為了與文官共治天下,刻意打壓武將而厚待文官。
曾傳下秘密“誓碑”,規定“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太祖誓約在大宋歷代執行得相當嚴格,因此也是歷代皇帝所刻意遵循的。
大宋以文官共治天下,那麼儒家的那套思維觀念深入人心,自然也深入帝心。
民間對於祖宗家法之類的家訓看得非常重,何況是帝王之家。
因此王次翁也是篤定趙構一定也會堅守太祖之祖訓,而不會輕易殺文官。
“張邦昌是否為文官?陳東與歐陽澈是否為文官?万俟卨是否為文官?靖康之變之時,有多少不識時務,不守臣子本分的文官被殺?王公如若以此為理由,似乎過於牽強。也過於低估了官家之決心!”何鑄正色道。
站在官家的角度,殺不殺文官要看處於什麼局勢之中。
太祖之時安危肯定強於現在,那麼自然要依賴文官治天下。
而眼下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