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
趙構端坐在大殿正中央的龍椅之上,身穿雲龍紋飾大紅紗袍,腰束金玉帶,腳踏六合黑靴。
雙目炯炯有神,神情光彩熠熠,冷眼一掃很有帝王威嚴之感!
趙構聽著趙鼎介紹底下恭聽聖訓的地方官吏,有的是擔任通判多年的地方官吏,有的是恩科進榜後的擔任知縣的新貴,齊刷刷的兩列整齊有序,頓時覺得大宋人才輩出,後繼有人。
從何鑄的打擊秦黨三步走計劃中,第一步便是先清理秦黨的地方官員。
按照趙鼎的對策則是一邊打擊清理,一邊候任補缺。
各地趕至臨安的候任地方官員已經集中,他們需要在這裡恭聽聖訓。
從中學習革新變法以及趙構的治國方略。
如若這幫候任官員補充到地方,那麼朝廷的政令將能夠行之有效的得到實施。
趙構看著底下黑壓壓一片的候補地方官員,心中感觸良多。
自從搭建以趙鼎為相的核心朝政班底,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展開了多項的朝政大事。
眼下的這幫接替秦黨的候補地方官員同樣是趙鼎等人的傑作。
官員的排列和朝會的百官排列基本類似,趙鼎和李光等人分列兩邊的前面。
趙鼎見基本就緒,出列奏道:“啟稟官家,候任地方官員業已集中,懇請官家訓示!”
“今日朕見到諸位候任官,心中甚為欣慰!朕欲透過革新變法以期中興大宋,而革新變法只是方略,如何實施便需要各位盡心盡力。”
“各位愛卿都是朝廷優中選優出來的人選,皆為考評和人品俱佳。有些久居州府通判之位,有些長期為縣令。對於各地風俗民情,山川物貌都是非常熟悉。”趙構不疾不徐的說道。
對於宋朝的地方官員的考核績效,考評方法分為三種:磨勘制、歷紙製、巡視制。
磨勘制度可以理解為利用一段時間去觀察和考評,從多個角度去評價。
歷紙製則可以理解分打分制,即地方官員考評時自我打分,再結合上級官員打分,綜合得分便是歷紙製。
巡視制則是皇帝不定期派官吏到各地巡視考察複核的制度,透過巡視過程中發現官員的優劣。
不得不說能夠透過這三類考評且達到良好的官員,確實在地方施政方面是非常優秀的。
也正因為如此,趙構才有底氣以大面積的替換來完成地方官員的輪換。
“《紹興實錄》與《紹興變法錄》二書相信諸位愛卿皆以讀過。朕也不想在這裡訓示什麼,到是想聽聽諸位對變法革新的理解!”趙構說道。
其實他說得再多也不如官員們自己理解得有效果,與其自己一言堂還不如聽聽他們如何說。
“臣候任秀州知州韓鑫回稟官家。臣以為變法革新著重一個革字,革除落後之法,革除固步自封,革除因循守舊。因此地方官因著重革除二字,以變為要義!”
“臣以為,我朝雖歷經王安石變法,然不甚成功。究其根本乃是過於激進,朝廷財政收入不應問民索取,而應藏富於民。朝廷之富應藏於民也,民既富矣,朝廷豈有貧乏之理哉?”秀州候任知府韓鑫說道。
不得不說地方官是最深知變法的利弊,因為他們常年與民眾打交道,熟知民富即是朝廷富的道理。
但凡變法,朝廷只是從政策高度去制定方略,而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如何,變法制定者一般來說是很難知道。
因此他表達的是變法不應該像王安石變法那樣,過於激進而急於追求成功。
另外也不能像王安石變法那般將朝廷的財政稅收向普通百姓索取。
“韓卿所提藏富於民,朕亦十分認同。民若富足,不愁朝廷不富。朕希望各位愛卿都能做到愛民如子,不盤剝剋扣百姓,而應該是將各地之物產儘量發掘。只有物產豐饒,百業興旺,方能造福一方。”趙構十分讚許的說道。
作為延續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農業,相對應的有些不夠重視商業和手工業。
趙構希望的是農業與商業並重,手工業能夠在各行各業中體現出來,這才是所謂的百業興旺。
同時並不是每個地方官都能夠做到愛惜百姓,很多時候為了政績而忽視百姓訴求。
如果將朝廷的財政稅收層層強加到百姓身上,此舉確實無異於飲鴆止渴。
只有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信任和支援會變得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