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雪~我想吃桂花糕……”
“哎!殿下稍等幾分鐘,我這就去御膳房取……”
“不嘛,我就想吃你做的,快去擀麵,上鍋蒸,蒸好了送上來。”
照雪不通心計,真遇上事兒了也沒多少主意,更不懂得裝出頤指氣使的那副派頭。
雖是一朝飛上枝頭做了公主殿下的貼身侍女,但是別說使喚下人了,就連自個兒都要時時刻刻提心吊膽,擔心做錯了什麼使得公主殿下對她失望,再也不要她了……
為此她經常和宮中的其他的嬤嬤學習,學做家務,學怎麼做點心,還跑去御膳房去抄食譜。大家看在公主殿下的份兒上,加之照雪又不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也不介意教給照雪幾手。
就這樣,照雪從一個只會剝毛豆的農家女逐漸成長為了家事小能手,整理房間縫製衣裳自是不必說,還燒得一手好菜做得一手好點心,然而楚華裳面上的笑容卻是越來越少。
原因無他,貞妃娘娘的病越來越重了。
照雪想著去學醫術,但是太醫院的御醫們可沒有宮中的嬤嬤那麼好說話。
她被厲聲呵斥著,趕出了太醫院的大門,得知此事的楚華裳只是囑咐她“不要再這麼做了”。
既是公主如此吩咐,她便也不再這麼做了。
這天,在處理完貞妃娘娘的喪事之後,楚華裳對她說:“照雪,我們要搬家啦。”
當然不止帶著照雪一個隨身侍女,楚華裳帶著二十多名近侍,奉旨從皇宮中搬到宮外的公主府。
當年粉雕玉琢的兩個小娃娃現在都已抽條,成為了亭亭玉立的美人了。
“來,照雪,向你介紹一下,這是初晴,是母后留給我的……從今天起就是我的貼身侍衛啦!”
聽聞當今皇上已是年邁,聽聞公主再過兩年就要嫁給北方的鎮遠大將軍……
“北方很冷的,我嫁過去之後照雪就幫我守著這間屋子,時時灑掃,說不定有時候我還回來住……”
公主既是不要她跟著嫁過去,要她留在這裡,她就留在這裡。
原來公主也是不能任性的,儘管初晴能輕易帶著她逃出去,帶著她遠走高飛。
初晴一開始話很少,總是板著一張臉,後來一來二往有所瞭解之後,經常會變換成不同的樣子逗她玩兒。
照雪有時候會想著,這樣的日子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
沒想到戰事比出嫁來得還要快,大軍如同蝗蟲那樣湧入京城,湧入皇宮,那一夜的皇宮火光漫天,把黑夜都給映照成了白晝。
“把這個戴上,隨我一同矇混出城去。”
不願跑的,跑得慢的都葬身在了火海里和士兵的刀鋒之下,二十多名近侍在士兵的追殺下,逃出來的只有十多個人。
十多名近侍聚在一起,都是沒了主意,都是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
“總之先往南吧。”楚華裳這個時候倒是很淡定,“往南走說不定還有機會。”
朱梁是一路從北打到京城的,對南方的統治力肯定不如北方,只要跨過大江,說不定能尋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照雪忽然有點想回到父母家中去看看,不過她最後還是搖了搖頭,跟在楚華裳的身邊。
於是她們躲避著追殺的同時一路往南,近侍們死的死逃的逃,等到了南方之後也就剩下五六個了。
南方自發組成了義軍,擁立楚華裳這一唯一的皇室血脈為女帝……然後平叛的軍隊就到了南方來。
臨時組成的義軍根本不堪一擊,照雪和楚華裳一度失散,好在最後又把彼此找了回來。
還活著的近侍在兵敗如山倒之後也是對楚華裳喪失了信心,或是明目張膽,或是趁夜偷摸離開楚華裳的身邊,為自個兒謀求更好的出路去了。
有人勸過照雪,跟在楚華裳身邊她們就是前朝餘孽,是叛黨,是要被新朝抓起來砍頭的!還不如趁現在撇清干係洗白身份,攀個高枝還能繼續過好日子……
照雪不聽,固執地守在楚華裳身邊,就是風餐露宿也不離不棄。
如果說初晴是因為貞妃娘娘的恩義而守在楚華裳身邊,所想的不過是完成貞妃娘娘臨終時的託付,對這份使命有一個交代的話,那照雪就是因為楚華裳年幼時的那一眼,那披在她身上的大氅,那灑落在雪地上的笑聲從而對她不離不棄。
照雪沒有過過多少好日子,沒有多少心計,別說和其他宮女比了,就是農家女子比起來都顯得老實憨厚。
她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