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行之察覺到,之前被那戲樓樓主教唆攔住他們去路的人中,正是以這胖女人為首的。
當下臉色更冷了。
本來他還不願多管閒事。
你仗著自己是這宛城太守的夫人,在這宛城作威作福的也就罷了,那是你的事兒,跟我沒關係。
反正回頭自然有人收拾你。
但現在,你既然憑藉這身份想要攔我,那可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只聽顧行之冷哼一聲,怒目低喝道:
“朝廷大了去了,豈是你這一個小小的宛城太守可限制的? 快點滾開!再攔著,小心我們按同罪論處!”
聞聽此言,那胖女人也是有些心驚肉跳的。
畢竟,她是跋扈。
不是蠢。
面前這群人明顯是知道自己身份的,可就是這樣,卻還是敢這麼對自己說話?
難不成,他們真是外面來的官差?
在這荊襄九郡的官員中,敢不給他們宛城面子的.....好像也就只有荊州的治所,首郡襄陽了吧?
畢竟,按照大宣“懂的都懂”的規矩。
同品級的情況下,京官比地方官高半級。
而一州之內,治所首郡的官員則要比其他郡城的官員高半級。
是,這宛城之內,她身為太守夫人是不用給任何人面子。
但萬一這夥人是從襄陽下來的。
那她也得為她夫君考慮一下,得不得罪的起了啊......
眼瞅著胖女人也有些開始打退堂鼓了。
但這時。
人群中又有一名模樣剛正的中年人站了出來,腰息佩刀,氣宇軒昂。
而他的身邊,還跟著一名精神矍鑠的老人。
老人紅光滿面,身子骨很是健朗,再加上穿著富貴,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出來的。
那中年盯著顧行之淡然一笑,開口道:
“哦,既然閣下是朝廷的人,任務情報也不是區區一個宛城可以得知的,那不知在這荊州之內,我襄陽是否有這個資格知道呢?”
顧行之眯眼,冷聲道:
“你又是誰?”
中年人緊了緊身上的衣袍,從懷中取出一方大印,眼底閃過一抹深深自傲:
“襄陽知州。”
襄陽知州?
那可是從五品的實權大官啊!
人群之中,立刻爆發出竊竊私語的討論聲出來。
畢竟,按照大宣如今的地方行政級別官職排行來看。
從高到低依次是,道、州、郡(府)、縣。
一片大區所管轄的數州合稱為“道”。
如西南數州的“川府道”,東南區域的“江南道”,西北邊塞的“北涼道”.....
“道”的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節度使”,統領行政之餘,還有都督麾下各州軍事的權力,乃正二品實權,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只不過一般來說,很少就封便是了。
因為這玩意兒說白了。
只要封了,那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完全可以聽調不聽宣。
更何況這麼大的權力你給出去容易,想要再拿回來可就難了。
就連那些就藩的親王也不曾享有這樣的待遇。
大宣開國至今,哪怕是太祖時期,也只是封過江南道的“經略使”,主掌江南富饒之地的財務而已。
比起“節度使”來說,“經略使”不僅沒有一點調兵之權,就連行政之權也被閹割了很大一部分。
由此可見,皇帝們對這所謂的“節度使”到底有多忌憚了。
而“道”往下,就是具體的各“州”了。
一州根據地勢區域劃分的不同,少的囊括土地有方圓數百里,多的更是上千!
“州”最高行政長官被稱為“刺史”,是正四品實權。
而“州”再往下,就是更為細緻的各“郡府”了。
“郡”最高行政長官也被稱為“太守”或是“知府”,正五品實權。
眼前這襄陽知州。
雖說不是太守,但放眼襄陽城中,也是僅次於太守的存在。
更何況,襄陽還是荊襄九郡中的治所,是荊州首郡!
首郡知州的官位算起來,雖是從五品,可卻也完全不會比其他地方郡城的正五品太守小!
也難怪他會如此傲然。
在這偌大的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