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廣島協議,似乎對著日本經濟大砍了一刀。
而且很多教科書上,百度百科上也是這麼說的。
但實際上,廣島協議並沒有影響日本人的經濟依舊高速的發展。
對方反而是逆流而上,無論是出口經濟還是國內工業發展,都非常健康。
有沒有影響,看一看濠江就知道了。
八十年代,在濠江賭博的人最多的就是日本人。
寶島的經濟則是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騰飛。
八十年代屬於相對比較尷尬的存在。
好在兩岸通郵,相互來往,他們可以在特區不斷的投資,擴大自己的產業。
至於九十年代,則是後來美國人給了技術和裝置,半導體產業起飛了。
對比之下,同時期的美國人。似乎衰退的很厲害。
只能用“似乎”兩個字。
因為很多高尖端技術,就是美國人給到日本,給到韓國。
這兩個國家才有機會發展起來的。
不信可以查一查日本人高尖端的機床,不是歐洲貨,就是美國貨。
90年12月,美國人開始東南西北的找盟友借兵,借武器(北約的彈藥補給),給各種承諾。
針對大國,“我要開打,你們不準暗中幫忙。”
針對自己的小弟,“我當主力軍,你們出兵給我壯聲勢。”
針對阿拉伯國家,“萬里送部隊,開銷太大了,老鐵,資助一點唄。”
美國人甚至卑微到求助日本人頭上。
然後某個中二日本人說了一句話。
“東京想要把美國給買下來都完全不在話下,我們有的是錢。”
據說,日本人大大方方的給了160億美元的資金,支援這次行動。
海灣戰爭最大的金主爸爸,是沙烏地阿拉伯。
這個大家可以理解。
其次,第二名就是日本。
再次之是某個被伊拉克滅國的特威克。
最後才是美國國會。
其它國家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可想而知,日本的經濟到底有多強。
當時可以說狂的沒邊了。
這也是很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別推崇日本人。
日本科技和工業不行,本質上都是美國人的技術。
但日本人的經濟實力是超強的。
東北、華北、華中的很多老企業都被日本人收購了。
這就是日本人的底氣。
美國人在年底的最後一站,是中國。
中國其實是不太支援美國人打這一仗,但現在已經沒辦法了。
利益交換後,你不支援也得支援。
美國人化緣的方式,其實就是類似於戰爭債券。
因為日本是屬於戰敗國,不允許有軍隊。
既然沒有軍艦自然不可能出兵。
韓國人倒是挺積極的,緊急湊了一批部隊過去。
所以後來韓國人吹噓自己部隊和美軍一個水準,這就是證據。
還有國軍也想湊一湊熱鬧,然後直接被無視了。
要出兵也只能首都這邊說了算。
楊傑就去了首都。
這次不是民航局,而是海航局。
領導:“小楊啊,我記得你手下不是有幾條大船嗎?和中海航一起湊個數,一起完成這個任務指標。”
楊傑:“是!”
他是真的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和海灣戰爭掛上鉤。
自己有個南頭集團,海船多的是。
扣掉某些外國人的優質大船,然後復刻。
誰造的不知道,反正南頭集團的船就這麼來的。
現在亞洲一帶的普通的萬噸海船都跌成了白菜價。
去年開始韓國、日本多家造船廠宣佈破產。
自由經濟,就是這麼悲催。
也正因為南頭集團海船多,中海航才需要找他幫忙。
此外,寶島的長榮海運也加入了進來。
中國不能出兵。
但是可以以非官方的組織名義,幫助聯合國軍隊運輸糧食。
這樣可以算參戰了,也可以算沒有。
越南、菲律賓、印尼等中小國家,就是負責出糧食。
日本資助相對應的工業產品(在160億美元以內)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