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匠作大院。木作匠製作車船、農具、傢俱。鐵作匠鍛打農具、餐具、兵器。只為黑炭存貨不多,只有一隻爐子鍛打鐵器,其它鑄鐵鑄銅的爐子暫行熄爐。翟讓、單雄信、徐懋功三人今日都在匠作大院,聽老**弓箭匠講述弓箭、弩箭的事。
弓箭匠說:“同一批箭,箭桿材質必須要統一,戰陣上隨手拿起同夥一支箭,第一箭射出去,得心應手有準頭。南方竹箭桿,中原萑柳杆,北胡樺木杆。按弓的拉力分等級,四鬥弓、六鬥弓、八斗弓、一石弓。騎兵快馬近射,勝在一個快字,多用四鬥弓。步兵守陣需遠射,多用六鬥弓。勇士與將軍用八斗一石弓。現在弓房統一製作六鬥弓,其他弓型私人定製。步兵六鬥弓射程百步,五十步殺傷力最強,射程超過百步就得用強弩。”
“普通兵士弓箭五十步外沒有殺傷力?古代連發弩機如何呢?”
“連發弩機,匣架笨重,不適宜行軍對陣,軍中不配置。現在京城守軍配置多箭齊發弩,幾支箭並列齊發。皇帝的驍果軍配置兩石弩、三石弩……最強八石弩,弩箭桿有手膀粗,射程七百步。三石弩以上用絞索拉弦張弓上箭。
兩石弩、三石弩的上弦方式,憑單臂不能上弓弦。下用腳踩弩架,上用臂彎拉弦卡於弩機,稱呼臂張弩。”
“兩軍野外對戰,用哪種強弩為好呢?”
“強弩有弩床,比較笨重,多用於攻戰與守戰。野戰時雙方陣地瞬間變換,弩床不便機動。”
“能否製作不用弩床的輕便弩機,讓普通士兵射手達到勇士射手一石弓的射程呢?”徐懋功對輕便強弩產生興趣。
“這個?這個有點難。咱們幾個老夥伴試一試吧。”
寨民來報,汲縣人王德仁送石炭來了。翟讓、單雄信、徐懋功迎到大路。王德仁遠遠就高喊:“瓦崗三賊翟單徐,西山賊頭王德仁,久聞大名。今日初見,哪一位是衛南徐莊徐懋功,我應朋友張亮所約,送來一批石炭。請予驗收。”
翟單徐仨人看到石炭到貨,鐵作匠可以開爐鑄造箭鏃,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下就是徐懋功,張亮近日不在瓦崗寨。這位是翟老大,這位是單老二,我是小三徐懋功。久聞汲縣王德仁,靠著太行山佔地為王。今日幸會。”王德仁合翟單徐四人牽手大笑。
“懋功,你好年輕哇。佔山為王?我本就姓王。不去佔山為王,我還是王。這批石炭全靠人力揹負,翻山越嶺躲官卡,數量不多。我與張亮約定,不要銅錢,帶點吃食回去。咱住在山溝裡,糧谷不寬裕。”
翟讓說:“德仁兄,隨你來的所有人,回程全部運糧回西山,能帶多少糧回去,隨你意,行吧。吃飯,吃飽飯再做事。”
“爽快,同在江湖,朋友往來就是爽。”王德仁滿載而歸。
張亮在山南與郭孝恪分別,經過滎陽老家稍作停留,處理家事完畢,隨即東去蒗蕩溝。張亮相信郭孝恪不會失約,我必須要在這裡等他來會面。
郭孝恪購得幾車木炭,召集十多個躲兵役的壯男,起程去瓦崗寨。到了官府設定的稽查關卡,眾人將車上木炭各人揹負一袋。過了官卡再裝車起程,就這樣過了幾個縣界,來到了洧州界內。
隋帝楊廣濫徵民夫,逃亡者流落山野,迫使良民成為盜賊,皇帝又想出制約盜賊的辦法,詔令各縣整修城防,清查戶藉,築廓建堡,小村並大村,全部人口進入村堡內居住。洧州府的官吏分赴四鄉,督查並村築堡。
郭孝恪一夥人在洧州境內遇到了公差攔路查問:“你們是哪鄉哪村的?到何方去?”
“咱們是北邊那村的。”
“露餡啦,正北方小村散戶都併入大村堡。走,核查一下你們的戶籍。”
郭孝恪四望無人,對方只有三個人,自個兒十幾人。郭孝恪揹著手在身後,手指捻了幾下。眾人看到手勢,眾人明白了意思。
郭孝恪一個個叫著身後的名字,讓官差一一驗明正身,記上名字。被記錄名字的人,都是自然而然讓開站到左右相應的位置。騰出空位置,讓後邊的人到官差面前登入名字。郭孝恪看到手下人都佔了有利位置,舉手一揮,大喊一聲:“上!”
眾人一湧而上,三個人對一個人。三個公差都被捉住雙臂。
一個魁梧健壯公差說:“這是幹啥,你們想劫財?還是替哪家來尋仇滋事?”
“我們不願意徵兵徵役,想自由自在的活命。更怕被你們官差逮去坐牢房。”
“蔑視官差,你可知罪?”
“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