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李世民做皇帝第一個元月。貞觀元年元旦大朝集,遠方的封疆大臣數千裡來到京城。先後分批在三省六部述職,故需延續時日,慣例到元宵節大朝集之後再回去。元旦日皇帝賜宴群臣完畢,李世積即向唐皇世民辭行回幷州。
唐皇世民說:“為何如此匆忙?”
李世積說:“我新官上任剛剛一百天,百端待舉,故而心急如焚。”
“之前,朝中大臣稟議遷都山南,避開突厥鋒芒。有朝臣稟議修長城,禦敵於國門之外。你已經赴任百天,縱觀北疆形勢,如何是處?咱君臣老話重提,不是囉嗦重複,實是突厥之害令人揪心。”
李世積說:“陛下,臣有宗城之辱,國有渭水之盟。不築長城,不遷都!征服北戎突厥人,是我的銘心之願。先人有言,犯中華者,雖遠必誅。今人不能辱沒前人之志。”
“好!好!好!不築長城不遷都!你仿效那家兵法制服北戎。”
“臣乃農家之子,少弱之齡遁跡草莽。未曾有緣訪師研學兵法,只是略通《道德經》。老子曰: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臣思憶生平百戰的勝敗得失,回顧相隨陛下幾次大戰,有所心得。養精蓄銳,待機窺隙,乘虛而入。”
唐皇世民說:“自古至今,北胡遊牧民族始終為中華農耕文明的大患。漢武帝征戰匈奴幾十年,國庫虛耗,戶口減半。如今我朝現存人口,只有漢朝人口一半。如此長期消耗戰,大唐民眾不堪重負,國將不國。故而北疆戰事必須要慎之又慎。論歷代征伐北胡名將,趙國李牧,秦國蒙恬,漢朝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竇憲……怎樣品評各位先人的制敵戰術。”
李世積說:“趙國李牧首倡胡服騎射,師夷長技以制夷,誘敵深入,威鎮北強。只是未能開強拓土。
秦國蒙恬,收河套,平寧夏,功高居偉。然而百萬民眾築長城,勞民傷財。
西漢衛青強兵正攻,霍去病奇兵遠襲,李廣武猛善鬥而輕謀略。漢朝遠征損失戰馬十多萬匹,萬里長征人未還,太傷國力。
東漢竇憲,得朝野形勢之利,燕然山刻石記功。然而未能一戰而擒王,實屬遺憾之事。
諸多先賢各有千秋,遺憾都在修築長城,秦時明月漢時關,未能拓士開新疆。
李陵雖善於勇戰,然而喪師辱國,不值得較仿。
臣崇敬燕國秦開將軍,一戰成功,開疆拓土二千里,未傷國本。秦開將軍揮金戈、冒矢石,把中原農耕文明引向荒裔之地,新置遼東郡。秦開將軍奮蹄箕氏朝鮮,飲馬清川江。可為中原戰胡夷的功將之首。”
“你所想正是我的理想,前史不載之鄉,併為州縣。新立幷州都督府,想必難事不少,你所以急於回太原。”
“陛下,臣缺少適合的文才,幷州是歷年鏖戰之地,武人遍鄉野比比皆是,缺少管理軍政事務的文人。赴任幷州剛剛百日,本來不必要回京參加大朝集,特地回京尋求善長管理軍政事務的人才。”
唐皇世民笑道:“你是否還惦記著齊州總管府老部屬杜正倫?他授任侍御史,檢校佛法,清肅非濫。幾個月來頗見成較,尚書丞魏徵薦舉杜正倫,稱其才能古今無比,入職員外郎,易職給事中。
朕初登皇位,年前開科秋考。各州縣共舉薦七千人會考,為中華史上之最。是開天闢地的盛舉,囊括天下能人奇才。禮部試士考試,批卷剛剛完畢,轉與吏部銓選補官。這批科舉人材薈萃,總有你看得中的人才。”
李世積辭別皇上來到吏部,查詢出類拔萃的考生案卷:貝州武城人張文瓘,早年喪父,事母盡孝,兄以孝友聞……。
李世積說:“就是這個人,我要了。”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說:“七千考生,複選百份優等考卷明經及第,考績好的多得是。你還沒有看完所有明經及弟的卷宗,怎麼就指定要這個考生?”
李世積說:“一葉知秋,見微知著。張文瓘早年喪父,事母盡孝。苦而不喪志,明經及第。百事孝為先,千事德為重,萬事勤為本。張文瓘孝、德、勤,適合我的用人品質。相比那些文辭藻麗公子哥,孤苦不喪志的才子張文瓘更適合守強戍邊。”
史部當即授職張文瓘為幷州都督府參軍錄事,隨李世積到太原赴任。沿途博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張文瓘說:“當今皇上新近把全國為十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嶺南道,劍南道,隴右道。每道二十萬戶至三十萬戶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