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侍郎。甘露二年(257年),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反於壽春(今安徽壽縣),鍾會從大將軍司馬昭討之,出謀劃策居多,時人比為張良。
遷司隸校尉,仍參與朝廷重大決策,參與謀殺名士嵇康。景元三年(262年),司馬昭欲滅蜀,朝臣多以為不可,獨鍾會贊成,被任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次年,主將姜維歸降鍾會,鍾會進位司徒,進封縣侯,食邑萬戶。
鍾會忌鄧艾功名,誣告鄧艾有反狀。鹹熙元年(264年),鄧艾被收捕,鍾會獨統平蜀軍,威震西土,乃有謀反之意,欲倚姜維割據蜀地。部將發動兵變,鍾會被亂兵所殺,時年四十歲。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中國東漢末年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少時即有大志,長期閉門讀書,好結交英傑之士。
壯年拜官司徒府。後經荀彧推薦,任曹軍祭酒。官渡之戰前,向曹操提出平定北方地區的戰略,堅定了曹操必勝的決心。官渡戰勝後,諸將懼怕劉表偷襲,郭嘉斷定其只能空談,不足為慮。
建安十二年(207年),為曹操北擊烏桓劃策,大獲全勝。同年郭嘉病死於易州(今河北易縣),享年38歲。
曹操對郭嘉的去世,非常痛惜,“追思嘉勳,實不可忘”,稱讚其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見識都超過同輩,是自己的“奇佐”。毛主席也曾對其大為讚賞,稱讚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越”。
徐庶(?—約230年),字元直,豫州潁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徐庶,出身比較貧寒。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
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