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海的旅客們,請你們跟,著我加快腳步,繼續向前進發,我們要由此乘玉屏索道,到玉屏樓,去看黃山奇松之首——‘迎客松’。”
不一會兒,大家來到了索道口,開始排隊乘坐索道纜車。在一陣陣的機器馬達的轟鳴聲中,纜車徐徐啟動。李傑看到,車窗外景色多彩豔麗,山勢陡峭而崎嶇,林木蔥鬱而挺拔,真是“橫看成嶺側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乘坐的奧地利進口的纜車的速度很快,好像沒給大家太多的時間去遠眺那些無限美好的風光,不過只十幾分鍾,就到了玉屏樓。
“李傑,我感覺這裡好冷啊!”走下纜車,鍾曉燕馬上就對李傑說。因為,她感到了山間濛濛薄霧飄來的陣陣寒氣。李傑忽見不遠外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大氣天成,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籠罩在空濛的山霧中,如身著輕紗的仕女,玉手輕揚,注視著大好河山,婷婷玉立,盡顯美麗與端莊。李傑不禁隨口吟誦起來:“美目盼兮,巧笑靚兮”。他想:這大象模樣的巨石一定是在經歷了千年風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後,才能有此般的淡定與從容。
這時,霧氣忽然散了,旅客們大叫起來:“看見了,看見了,是迎客松!”迎客松自雲霧中走出,如美人輕撩面紗一般攝人魂魄,清秀而委婉,熱情而真摯。李傑看到,迎客松周圍的石崖上有許多石刻,其中有一幅刻著:“岱宗遜色”,夫岱宗者,泰山也。他覺得:黃山之美在景色秀麗,東嶽之尊在歷史厚重,實不可相提並論。
導遊又一次叫大家了,原來是要帶領我們向蓮花峰進發。導遊介紹說:蓮花峰海拔1864.8米,拔地摩天,陡峭險峻,而且還經過異常艱險的百步雲梯。聽過導遊的介紹,有人不禁竊竊私語,萌生退意。李傑和鍾曉燕夫妻倆與幾個體育老師卻淡然一笑,快步向前,不一會就有人跟了上來,這行動就是最好的動員令,正應了那句“亂雲飛渡仍從容,無限風光在險峰。”
當鍾曉燕的腿感到有點酸溜溜,想叫李傑一起休息一會兒時,向前一看,已經到達了百步雲梯。霧涼風緊,我和大家一樣,連忙取出備用的衣物穿上,環顧四周,真是情景如其名,百步雲梯高聳入雲,兩邊萬丈深淵,是登蓮花峰最險的一段狹長山道。望著升騰的雲霧,李傑和鍾曉燕夫妻倆忽感腹中飢餓,他們立即拿出乾糧,胡亂嚼了幾口,頓覺來勁。李傑抬頭仰望前方的石階,陡峭異常,幾近垂直,狹窄得只容一人透過,就在前面開路,讓鍾曉燕跟著他,手腳並用艱難而上。
當他們上行過半時,老天居然飄起片片雪花,大家進退不得,隊伍停在半空,李傑心中膽氣頓生,大吼一聲“兄弟姐妹們,趕緊一起上啊!”,於是,大家奮力向前衝過雲梯天險。這真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登山是這樣,何況人生呢?
穿過又窄又細的一線天,再向上走不遠,見一圓形石碑,上面寫著:“黃山蓮花峰,高1864.8米”李傑和鍾曉燕互相看了看,齊聲叫了起來:“我們終於登上蓮花峰山顛了!”立於山顛之上,方知夫子當年“一覽眾山小”具有何等的豪邁氣概。
“上海的老師們,再不下山,就到不了光明頂了!”在導遊的呼喚中聲,我們下山向光明頂進發。
“光明頂不是明教總壇嗎,原來在這!”鍾曉燕恍然大悟道。
“明教的總壇光明頂在崑崙山,那是金庸小說裡瞎編的。”學識淵博的科學家李傑更正道。一路上迤邐而行,低頭看路,抬頭看霧,兩邊看樹,途中有一亭,古樸而雅緻。李傑和鍾曉燕在此小憩,只覺得人在畫中,畫在心中。
傍晚時分,他們終於抵達光明頂。漫步在雲裡霧裡,彷彿人在縹緲之中,李傑和鍾曉燕感覺好像飛昇於瓊樓玉宇中。天上的星星不知躲到哪裡去了,黑暗之中,伸手不見五指,大家也爬累了,走累了,於是,只能夜宿光明頂,一夜無眠。
在一片嘈雜聲中,李傑和鍾曉燕一起走出光明頂山莊,向煉丹臺走去,還好人不是很多,他們倆立於臺上,只見東方一縷紅光現於天邊。山谷中有大團的雲霧飛過,霞光盡染於雲霧之上,紫色的雲霧如身穿紗衣仙女,飄飛於天上人間。突然,人群騷動起來,原來東方破曉,幽暗的晨光轉瞬間即逝,無論是峰巒、松柏、還是遊人的身上都披上了萬道霞光,人們大聲歡呼著,聲震大地。這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光明頂的南端,稱為前山,群峰鼎立,眾壑縱橫,石道曲折而陡峭,英俊挺拔天如須眉男兒的天都、蓮花一峰,是前山景色雄奇的代表,光明頂的北端謂之後山,奇景薈萃,清幽淡雅,清秀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