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24熱線的志願者群裡討論目前的心理抗疫形勢,分享案例的影片諮詢時,代表居民們詢問中國希望24熱線臨海市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中心的執行長:“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患者越來越多?
居民們聽到這位執行長回答:“你如果想讓抑鬱症患者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就像讓一個光著腳的人站在碎玻璃堆裡一樣。別人都穿著鞋,正常聊天、吃飯、工作。但這個人的腳底雖然在淌血,卻還得假裝自己感到沒有那麼疼。正常人都害怕死亡,但抑鬱症患者卻不害怕死亡,反而感到活著很痛苦,於是,便有了抑鬱症患者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割腕、跳樓等自殺的情況。我們蔓陀區成山新村有個阿姨,從小比較敏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現在不得不面對病毒恐慌壓力,身邊沒有依靠,連防疫物資都很缺乏,她沒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又無法對外呼救。她本來沒有抑鬱症,但提心吊膽期間,抑鬱情緒反覆出現,甚至泛化擴大,就演變成了輕度抑鬱症。”
臨海市老河區一位中學心理志願者老師叫林小芳,她也在志願者群裡影片透露了一個訊息:她在疫情期間收到惠升鎮的一個女孩給她的一封郵件。在郵件裡,女孩說:“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從上個月開始,斷藥斷醫,線下心理諮詢也停了。父母問我為什麼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天到晚不出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說。父母曾指著一個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說,這個人就是心裡太脆弱!父母根本不知道患抑鬱症的人有多痛苦。我跟他們說,但是他們怎麼也不理解我!所以我一直瞞著病情。”女孩還說:“我有個重度抑鬱的男性朋友,前段時間他在家用刀割自己的手臂,七天裡割了3次。而現在的我,常常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一坐一整天,有時也會想象刀具捅進自己身體裡的樣子。我眼看著自己一天比一天異常,卻無能為力。我害怕聽見,父母說我無病呻吟、矯情。我覺得我會沒勇氣繼續活著。”女孩最後懇求道:“我知道你是中國希望24熱線臨海市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中心的心理志願者,所以,懇請你幫幫我。”這位新港中學的一位心理志願者按照郵件的地址,給女孩回了信,用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語言幫助她,鼓勵她,給她生活的勇氣和自信。由於法律規定心理諮詢師不能治療抑鬱症,於是建議女孩去臨海市人民醫院找專門的精神科醫生治療。
在影片諮詢中,居民們有幸見到中國希望24熱線的創始人林昆輝先生,他指出:“自從新冠病毒疫情開始之來,各處藥店紛紛關門,物流也受到了影響。抑鬱症、躁鬱症、雙相障礙等患者買不到藥,陸陸續續很多人斷藥停藥。密閉的環境,進一步加深了抑鬱患者的孤獨感。抑鬱症患者本來就是易怒的人,在家裡只能攻擊自己,從自我貶低到施虐、自殘;原本就敏感的人,看多了新聞可以哭一整天,甚至莫名其妙就會哭;這樣一來,他們的病情會變得進一步加重和惡化。原本就消極的人,被恐慌的氣氛渲染得十分厭世,連窗簾都不想拉開,生怕看到
一樓的地面會忍不住跳下去。所以,在疫情大災面前,不但他們的身體需要養分,而且他們的精神同樣需要屋裡人的更好照顧。”
中國希望24熱線臨海市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中心的執行長最後在影片諮詢中告訴大夥:“在疫情期間,買不到藥的實體藥店,隔離式的小區孤島,還有對病毒的恐懼,讓瀕臨抑鬱的人快速病發,讓已患有抑鬱症的人情況惡化。如果我們的父母不去關懷、照顧他們,我們的心理志願者不去關心他們,我們的醫生不去給他們治療,還有誰能夠去把他們從抑鬱的‘陰影’里拉出來呢?”
賽彌陀在心理講座結束時告訴朝露佳苑的小區居民們,抑鬱症並非絕症,只要患者與屋裡人,與心理干預志願者,與心理治療師積極配合,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病毒和抑鬱都無法打敗我們,當一切過去,希望的明天終會到來。讓我們拉起手來,共築一道抵抗抑鬱症“陰影”的長城,讓抑鬱症患者早日成為正常人!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居民們紛紛表示:我們的保安隊長兼心理諮詢師、社工師賽彌陀女士,你放心,我們一定積極配合你,時刻關注小區大夥在疫情期間的各種突發情況,做好心理干預工作,確保一方平安。